青藏高原东部当子沟末次冰期冰川演化光释光测年

日期:2019.12.16 阅读数:45

【类型】期刊

【作者】欧先交,张彪,赖忠平,周尚哲,曾兰华(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刊名】地理科学进展

【关键词】 冰川演化;光释光测年;末次冰期;当子沟;沙鲁里山;青藏高原东部

【资助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901011,41172168,41171014);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  (A0961)

【ISSN号】1007-6301

【页码】P262-269

【年份】2019

【期号】第2期

【期刊卷】1;|7;|8

【摘要】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沙鲁里山北支雀儿山北麓的当子沟,保留了4组末次冰期冰碛垄,每组冰碛垄由若干道小冰碛垄组成,是末次冰期多次冰川波动的理想地貌证据。为恢复该地末次冰期冰川演化历史,从这4组冰碛垄中采集了7个光释光测年样品进行年代测定。等效剂量采用单片再生法(SAR)和标准生长曲线法(SGC)进行测试。年代结果显示:第1~3组冰碛垄形成于22.4-16.5 ka BP,属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MIS-2),大致与全球末次盛冰期(LGM)相当。第4组冰碛垄形成于MIS-3。MIS-3冰川规模大于MIS-2。第1~3组9道次一级小冰碛垄表明,约在22.4-16.5 ka BP期间当子沟冰川经历了9次小波动。冰川在稍早于22.4 ka BP达到MIS-2的最大范围,此后规模在波动中逐渐萎缩,可能是冰川对MIS-2后期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的响应。最里侧冰碛垄形成于16.5 kaBP,可能标志着该地冰消期的开始。此后,当子沟冰川大幅快速退缩。冰川融水在最里侧冰碛垄里侧低洼谷地汇集并被阻塞形成当子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