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古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时空结构特征、问题透视及其结构优化*

日期:2019.12.16 阅读数:30

【类型】期刊

【作者】王世金,齐翠姗,周蓝月,仁青(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涠洲岛旅游管理委员会;四川省达古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涠洲岛旅游管理委员会;四川省达古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刊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冰川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结构;问题透视;优化

【资助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90143,41671058);达古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项目

【ISSN号】1000-5110

【页码】P58-67

【年份】2019

【期号】第2期

【期刊卷】1;|9

【摘要】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可间接地表征冰川旅游发展程度。研究选择中国典型冰川旅游目的地-达古冰川景区作为典型区域,借助问卷和抽样调查,系统分析了达古冰川景区客源人口学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而揭示了景区客源时空结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达古冰川景区客源时空结构优化方案。结果显示:1)景区旅游仍处于发展阶段;2)景区游客量季节性波动明显,夏秋季游客量相对较多;3)景区客源市场分布集中,以川渝两省近域客源为主,缺乏中远域客源,且客源市场年际变动较小,核心市场不变,重要市场数量在增加;4)景区主要受离客源市场距离的影响,消费者经济水平影响次之。

【全文文献传递

达古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时空结构特征、问题透视及其结构优化*

达古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时空结构特征、问题透视及其结构优化*

王世金1, 齐翠姗2, 周蓝月1, 仁 青3

(1.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2. 涠洲岛旅游管理委员会,广西 北海 536000; 3. 四川省达古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四川 阿坝 623500)

[ ] 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可间接地表征冰川旅游发展程度。研究选择中国典型冰川旅游目的地-达古冰川景区作为典型区域,借助问卷和抽样调查,系统分析了达古冰川景区客源人口学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而揭示了景区客源时空结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达古冰川景区客源时空结构优化方案。结果显示:1)景区旅游仍处于发展阶段;2)景区游客量季节性波动明显,夏秋季游客量相对较多;3)景区客源市场分布集中,以川渝两省近域客源为主,缺乏中远域客源,且客源市场年际变动较小,核心市场不变,重要市场数量在增加;4)景区主要受离客源市场距离的影响,消费者经济水平影响次之。

[关键词] 冰川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结构;问题透视;优化

*[作者简介]王世金,男,甘肃金昌人,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冰冻圈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90143,41671058);达古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项目。

[中图分类号]F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19)02-0058-10

冰川是高纬、中低纬高海拔地区特有的自然文化景观,其形态各异的地貌,具有极高的观赏性、科研科普、环境教育功能,已成为大众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受前期当时客观条件(环境条件、可达性-交通、技术条件-索道)的限制,冰川旅游开始于19世纪,20世纪才得以快速发展,当前冰川旅游作为专项旅游形式已从以往少数人的探险、考察活动逐渐向大众旅游转变。世界上冰川旅游目的地已达100余处,我国仅有10余处冰川旅游目的地得以开发。较富集的冰川资源禀赋,中国冰川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但开发潜力巨大。同时,当前已存在冰川旅游目的地发展程度也参差不齐,发展成熟的景区相对很少,部分冰川旅游目的地运营处于半瘫痪状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冰川保护搁置,游客量极少等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冰川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冰川面积约占全球冰川面积的7.1%(除南极和格陵兰冰盖),冰川分布范围极广,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六省区的高寒地区。第二次冰川编目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冰川面积达5.18×10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0.54%。冰川类型主要包括亚大陆性、极大陆性和海洋性三类。其中,亚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于天山、昆仑山东段以及喀喇昆仑山北坡等。极大陆性分布于青藏高原的西部,包括西昆仑山、羌塘高原、帕米尔东部、唐古拉山西部、祁连山西部和冈底斯山西段等。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区、喜马拉雅山东段和念青唐古拉山的中东段等地,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较于极大陆性和亚大陆性冰川,海洋性冰川区气候水热条件适宜、景观梯度效应显著、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注]明庆忠,史正涛,邓亚静,等.试论山地高梯度效应——以横断山地的自然-人文景观效应为例[J].冰川冻土,2006,(6).,可进入性强,是中国冰川旅游发展最为迅速且当前最具潜力的冰川区,可以说未来开发潜力依然很大。

然而,国内外冰川旅游研究多集中在冰川旅游发展潜力评估[注]王世金,赵井东.中国冰川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及其空间开发策略[J].地理研究,2011,(8).、开发模式[注]王世金,焦世泰,牛贺文.中国冰川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2,(8).、气候变化及其人类活动对冰川旅游的影响[注]院玲玲,何元庆,和献中,等.游客人体释放热量对玉龙雪山冰川退化是否有影响[J].冰川冻土,2008,(2);Stewart E.J.,Wilson J.,Espiner S.,et al.Implications of climate change for glacier tourism[J].Tourism Geographies,2016,(4).、冰川旅游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注]Mayer M.,Mose I.The opportunity costs of ‘worthless land’:The nexus between national parks and glacier ski resorts in the Alps[J].Eco Mont-journal on Protected Mountain Areas Research,2017,(Special Issue);Wang S.J.,He Y.Q.,Shong X.D.Impa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Alpine Glacier Tourism and Adaptive Measures:A Case Study of Baishui Glacier No.1 in Yulong Snow Mountain,Southwestern China[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0,(2).等方面,对于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时空结构研究涉及较少。事实上,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结构研究可以很好地反映区域冰川旅游发展现状,而且可为未来优化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结构,转变经营模式和策略,制定客源市场营销战略和提升冰川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等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以中国达古冰川景区为例,系统分析当前冰川旅游发展状况,并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的方式,运用旅游地理学和统计学理论方法,分析其客源市场结构特征,透视客源时空结构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与之对应的冰川旅游目的客源时空结构优化建议。该研究旨在了解区域冰川旅游现状,优化客源市场结构,转变经营模式和策略,同时,可为未来冰川旅游经营管理者制定客源市场营销战略和提升冰川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区数据与方法

(一)研究区

达古雪山景区(32°12′~32°17′N,102°44′102°52′E)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横断山中段,川西北高原岷山与邛崃山交汇处,岷江上游。行政区划行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距黑水县城20公里,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280公里(图1)。景区地处212和213国道中间地带,紧邻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达古雪山分布着现代山地冰川13条,冰川面积6.04平方公里,其中最为壮观当前已开发的17号冰川,该冰川呈现月牙形,面积1.10平方公里,冰川前缘有褶皱状累积的沉积纹理,线条美丽而清晰,与冰川前缘的冰蚀湖交相辉映。1975~2017年期间,达古雪山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和萎缩,截至2017年,绝对减少面积达5.094平方公里,缩减率为0.12平方公里/a。目前,剩余冰川仅1.75平方公里,这种退缩趋势与中国西南地区季风性海洋冰川变化一致。达古雪山最具影响力的景观是冰川与彩林的有机组合,因其林海雪原景象,被著名作家阿来誉为“最近的遥远”。达古冰川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第三大冰川旅游目的地。

1 达古雪山冰川分布与冰川公园冰雪景观变化

参照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注]Butler R.W.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Canadian Geographer,1980,(1).,根据达古冰川旅游发展历程及现状,可以看出达古冰川已经历三个阶段:即探查阶段(2003年以前)、参与阶段(2003~2010年)和发展阶段(2011~2018年)。20世纪70年代,四川省地质局最早对其进行基础地质调查。2001年,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和四川林业勘察设计院对该区冰川与植被分布进行调查。在四川省阿坝州政府的支持下,2003年成立达古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简称管理局),开始着手旅游景区的筹建和开发,故此阶段可划为探查阶段。2003~2010期间,管理局开始修建旅游及基础设施。2008年,建成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山索道(上部站海拔4860米),全长3400米,索道的建成,使旅游景区向冰川运送能力大为提升。然而,受汶川5.12地震的影响,在运营10天后被迫关闭。震后进行重建,2010年再次开放,并通过了4A级旅游景区验收,故这一时期可划为参与阶段。2012年,阿坝州红原至达古冰川景区垭口隧道开通。2013年,红原机场通航,景区进入性和交通条件得以极大改善。这一时期,管理者致力于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在电视、互联网、广告牌等媒介上投放广告,通过邀请电影、电视剧组在达古雪山景区取景,举办冰雪旅游节等节日赛事进行促销,参加旅游推介会、博览会等,逐步提高知名度,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市场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游客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2015~2016年游客数量略有减少。综上可以判定:2011~2017年期间,达古冰川旅游已步入发展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知名度不够游客数量相对其他冰川旅游目的地仍较少,外来资本没看到发展的潜力,目前为止景区尚无外资注入,可以预测达古冰川旅游发展阶段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二)数据来源

文中采用的达古冰川客流量及游客来源抽样数据由达古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供,包括达古冰川2014~2016年客流量及客源地抽样数据。研究中涉及客源地的数据以省为单位进行统计(港澳台游客不做研究),客源地到目的地距离采用从各省省会城市到云南丽江市的公路距离。影响因素分析中各省市人口数量及经济指标采用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数据。为了全面分析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的游客结构特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问询的方式于2017年6~7月在达古雪山进行调查。问卷发放地点为各景区下索道口和景区出口,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3份,回收率98.25%。问卷调查主要用以分析达古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时空结构及游客人口学、行为学特征。

(三)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结构理论

客源市场时空结构是客源地和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旅游流的“流态”形式完成,旅游业的特性使得游客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并不均匀,分析客流量的年季变化、客源空间分布及演化路径趋势对了解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并制定相关决策及调整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 客源市场时间结构

客源市场时间结构主要是指游客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构,本文将其分为季节变化结构和年际变化结构。季节性强度指数是表征客流量随季节变化的指标,主要通过各月占全年客流量的比重进行计算,其公式[注]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0~44.如下:

其中,R为季节性强度指数;xi为各月游客人数占全年游客人数的比重;R值越大游客人数在各月差异越大,即游客量季节性波动越大;R值越小游客量各月变化幅度越小;当R值接近于0时,表明各月的游客量平均分布,季节性波动不存在。

2. 客源市场空间结构

(1)地理集中度

地理集中度是表征客源市场集散程度的指标,一般来说地理集中度在旅游客源市场研究中描述了固定或重要客源地对客源市场的控制力度。地理集中度高则说明少数客源市场所占份额高,这部分客源市场对整个旅游目的地发展控制力度强,客源市场集中,这些主要市场一旦发生波动就有可能影响整体旅游的发展,故集中度过高是旅游发展初期或发展不善的表现。地理集中度低则说明各客源市场所占份额较均匀,对旅游目的地控制力弱,客源市场较分散,一般来说在旅游发展中后期才会出现,是良性发展的体现,但不宜过低,过低不利于客源市场的稳定、宣传和相关营销方案的制定。

式中,G为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市场游客数量;T为接待游客总量;N为客源市场总数。G值越接近100,游客来源越集中;G值越小,游客来源越分散;G为0表明客源市场无限大,G为100表明只有一个客源市场,这两个特殊值一般不会出现。

(2)客源吸引半径

客源吸引半径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对游客吸引强弱的指标。客源吸引半径与旅游地吸引力呈正相关,吸引半径越大说明旅游目的地客源分布范围越广,在空间上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越高。吸引半径越小说明旅游地客源分布范围越窄,在空间上知名度及影响力越小。一般来说客源吸引半径可以通过加强宣传、营销提高知名度增加影响力来扩大。

式中:ADod是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平均距离,T为旅游目的地游客总量,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n为客源地总数,di为第i个客源地到目的地距离。

(3)空间使用曲线

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受到距离的影响,使得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移动存在一个规律,研究表明游客量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距离的关系存在负相关[注]吴必虎,俞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22~26.,即随着距离增加游客量递减,且距离相差越大,客流量递减趋势越显著,即距离衰减规律。常见的空间使用曲线包括三种线型:基本线型符合距离衰减规律,随着离旅游地距离的增减,阻力相对增大,游客数量减少;U形曲线描述随着旅游目的地距离的增加,阻力增加,游客数量减少,但当达到某一地带后,在一因素影响下,吸引力增加,游客数量则存在逐步增加现象;Maxwell-Boltzman曲线又被称为倒U型曲线,描述了随着与旅游目的地距离的增加游客数量逐渐增加,但到达一地带由于某一因素的影响吸引力下降阻力增强游客数量下降的现象。由于客源地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并不单一比较复杂使得很少出现单一线型,一般为几种线型的复合。

客源时空结构特征

(一)游客人口学结构特征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达古冰川景区男性、女性分别占游客占56.82%、43.18%。冰川型旅游景区客源性别比较高,一方面受控于当前男女比例,另一方面受控于冰川旅游目的地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及其登山、探险旅游性质,故更多吸引有猎奇心理、体力好的男性。冰川型旅游景区游客学历普遍较高,以大学及以上学历为主,其比重超过总数近一半。冰川旅游目的地一般距客源地较远、海拔高,旅游消费往往要承担多于其他旅游类型的交通费、索道费、户外服和氧气等费用,对于游客收入要求较高。一般来说学历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学历越高收入越高。高学历人群收入有保障,此外,高学历人群对旅游目的地审美、生态需求方面要求更高,对旅游花费承担能力更强,故冰川旅游更能吸引他们。

达古冰川旅游景点同其他类型旅游景点一样[注]张娇.宜兴市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研究[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游客职业以企事业单位所占比重最大。企事业单位职员同时具有旅游所需要的灵活时间及高收入特性,故是我国旅游客源最大贡献者。其次为学生,主要是因为学生处于接受新知识的阶段,相对于其他群体对有科普基地和环境教育属性的冰川旅游目的出游欲强,且出游经费靠父母资助,压力小,节假日时间充裕,是冰川旅游目的地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古冰川型旅游目的地青年(18~40岁)游客所占比重最大,占70.45%,青年和中年游客共占比重为90.9%,这符合各年龄段对旅游类型的偏好即青中年游客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喜爱有挑战新奇的旅游景点,而冰川旅游正好可以满足其旅游需求。

(二)客源市场时间结构特征

客源市场时间结构主要包括年代际、年际、年内结构。由于达古冰川旅游开发较迟,故本文主要分析其年际、年内客源结构。2016年,达古雪山客流量达13万人次。自2011年以来,达古雪山景区游客数量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旅游规模逐渐扩大。2011~2014年期间,游客量增加了9.15万人次,较2011年,2014年客流量增加了3.61倍。其中,2015~2016年游客数量略有减少(图2),主要是由于期间景区管理问者与景区少数民族在收入分配及私自经营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游客被拒绝进入影响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

7~8月和10月是达古冰川景区客流量高峰期,主要受到游客对差异性环境的需求和法定节假日的影响。7~8月的高峰期受到气候影响,表现为寻找环境差异性即与自己所居住环境差异的地方。7~8月国内普遍气温较高,游客避暑的旅游需求旺,冰川型旅游景点的最大特点是气温低,足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故此期间冰川旅游景点客流量大。而10月是我国著名的十一黄金周,是游客出游的频发期,各类型景区游客量均大。2011~2016年各月客流波动存在明显趋势,客流量季节变化整体上呈现出“三峰夹两谷”特征。达古雪山在2月、7~8月出现小高峰,10~11月份出现大高峰(冰川+彩林组合景观)。2012~2013年的1月游客数量多于2、3月份,自2013年后,该月份游客数量均多于相邻的1、3月,出现了客流量的小高峰,可能原因为春节的影响,春节期间空闲时间长,游客出游率高。2012~2013年农历的正月为1月份,2013年后一直到2016年农历正月在2月份(图3)。

2 2011~2016年达古冰川景区游客量变化

3 达古冰川景区2012~2016年游客量季节变化

为进一步分析客流量季节变化趋势,计算2011~2016年各月客流量所占平均百分比。可知,达古冰川客流量季节性明显,依旧为2、8月的小峰值和10月的大峰值,占客流量的39.2%,接近年客流量的五分之二。季节性强度指数计算结果显示,2011~2016年达古冰川季节性强度指数分别为10.41、10.77、13.41、10.94、8.44、10.56,且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幅度较大。以年平均月客流量比重8.33%为标准划分淡旺季,达古冰川的旺季较短为8月、10月、11月,占全年客流量的69.77%,最大值为10月。

(三)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达古冰川景区客源市场地理集中度呈逐年减少趋势,平均值为76.40。2014~2016年,达古冰川客源集中度均在65以上,平均值达76.40,较接近100,表明其客源市场高度集中,客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少数几个客源市场。客源集中有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但是过于集中不利于经营的稳定,其主要市场发生波动就有可能影响整体旅游的发展[注]王桂梭,潘宝林.黄山旅游与环境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0~52.。2014~2016年,客源集中度每年下降10,这是景区旅游发展的体现(表1)。伴随着旅游的发展,达古冰川景区客源吸引半径逐年增加,平均值为501.90公里,游客主要分布在近域客源市场。达古冰川景区的客源吸引半径从2014年的397.51公里扩展为2016年的633.67公里,年辐射速度约80公里(表1)。此外,在达古冰川景区年平均客源吸引半径范围内,游客份额超过60%,表明该景区客源主要分布于近域客源市场。客源吸引半径越大,表明景区的客源市场分布范围越大,知名度越高[注]靳诚,陆玉麒,范黎丽.江苏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10,(12).。达古冰川景区知名度响度较小,客源分布面相对窄。处于发展阶段的达古冰川景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知名度迅速提升。

1 达古雪山客源集中度及其吸引半径变化

年份客源集中度客源吸引半径(公里)201485.00397.51201576.68474.52201667.51633.67

2014~2016年,达古冰川景区客源市场变动较小,核心市场不变,重要市场数量增加,以川渝近域客源市场为主,中-远程客源市场所占比重小。2014~2016年,达古冰川景区核心客源市场未发生变化,为川渝省(市)。2014~2016年,景区客源核心市场所占比重分别95.32%、89.57%、78.6%,表明川渝客源市场在景区客源市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所占份额逐年减少。2014~2016年,达古冰川景区重要市场数量和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从2014年广东省一个地区,2015年增加为广东省、陕西省两个地区,2016年增加至广东省、陕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浙江省、上海市7个地区,客源市场所占比重从2014年的1.13%增加到2016年的13.59%。除广东、浙江外,客源重要市场沿东北方向向外拓展。其余省份均为机会市场,未发生改变,2014~2016年,机会市场所占比重较小,分别为3.42%、6.23%、7.8%(图4)。

4 2014~2016年达古冰川景区客源市场划分

(四)达古冰川景区游客量预估

灰色预测模型中短期预测较为精确,对数据要求较少,故可利用其模型模拟处于稳定发展时期的达古冰川景区客源。客源市场游客量变化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具有部分信息不全的特征,属于灰色系统,故本文利用灰色模型来预估达古雪山冰川旅游人数变化趋势。具体方法见文献[注]刘红梅,刘建平.基于灰色模型的韶山红色旅游景区客源预测[J].经济地理,2010,(6).。预测模型的发展灰数a2=-0.08967,内生控制灰数u2=9.435513,即预测模型为:X(1) (k+1)=111.2187e0.08967k-105.221。对模型进行残差、相关度、后验差检验可知,达古冰川景区游客量模拟值与原始值相对误差平均值为-0.95%;当 ρ取0.5时,相关度R2为0.608>0.6,模型相关度可信;方差比C2和小误差概率P2的值分别为0.367和1,显示模型精度等级为合格,达古冰川景区模型模拟结果见图5。

依据上述模型,预测达古冰川景区未来10年游客量,则2017~2026年客流量数据分别为14.94万、16.34万、17.87万、19.55万、21.38万、23.39万、25.58万、27.98万、30.61万、33.48万,表明未来10年间达古冰川景区游客数量仍旧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到2026年达古冰川景区游客量将达到33.48万人次(图5)。

5 2012~2016年达古冰川景区游客量模拟结果

(五)客源市场时空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1. 季节性影响因素

影响达古冰川景区游客量季节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类[注]王世金.中国冰川旅游资源空间开发与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21.。自然因素集中于冰川旅游目的地气候环境条件,具体表现为游客对差异性环境的需求,即游客倾向于寻找与居住环境存在差异的旅游目的地。2012~2016年,达古冰川景区在每年7~8月均会形成游客量高峰期,主要原因为7~8月国内气温普遍较高,而冰川旅游目的地气温低,适宜避暑度假,故形成客流量高峰期。此外,景观组合对游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达古冰川景区10~11月份的客流量大高峰均受旅游目的地“冰川+彩林”景观组合的影响。每年10~11月份是达古冰川区彩林最为发育时期,依靠“冰川+彩林”组合景观优势,达古冰川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到来,形成游客量大高峰。社会因素中闲暇时间对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流量季节性的影响最显著,景区10月和2月份客流量高峰主要受到闲暇时间影响。10月和2月份为“十一黄金周”和“春节黄金周”,是游客出游的频发期和高峰期。

2. 空间影响因素

距离衰减规律认为,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主要受到距离的影响即随着距离增加游客量递减,且距离相差越大,客流量递减趋势越显著。但实例研究发现,距离衰减规律存在失灵现象[注]张捷,都金康,周寅康,等.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1999,(4).。本文利用客源份额(各客源市场游客量占总游客量比重)数据与客源地到旅游地之间距离数据,画出达古冰川景区客源空间使用曲线,探讨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受距离的影响程度。达古冰川景区客源市场空间分布较简单,基本符合距离衰减规律,空间使用曲线为基本线型。2014~2016年,达古冰川景区近客源市场空间分布趋势一致,总体上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即随着距旅游目的地的距离加大,客源份额逐渐减少。空间使用曲线以750公里为界分为两段,750公里以内,距离变化对客源份额影响较大,随着距离的增加,游客份额迅速递减;750公里以外,距离对客源的影响减弱。达古冰川景区客源空间使用曲线在1800~1900公里和2100~2300公里处存在小波动(图6),而这两个范围内分别分布有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和浙江省、上海市,这些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说明经济水平也对该景区客源市场分布有影响。通过客源空间结构特征分析发现,达古冰川景区客源集中高、吸引半径约为500公里,78%以上客源分布于近域四川和重庆地区。由达古冰川景区空间使用曲线为基本曲线可知,客源市场空间分布符合距离衰减规律距离,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微弱波动。综上,认为距离是影响客源分布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也对其有一定影响。

6 达古冰川景区客源空间分布曲线

问题透视

(一)形象定位模糊,科普体系不完善

达古冰川景区“冰川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不明确,该景区主打的形象定位为彩林,这一点从游客量大高峰出现在10~11月(约占全年客流量40%)而非6~9月份可知。10~11月为川西高原彩林季,但达古冰川景区彩林与周边九寨沟、海螺沟、奶子沟等知名度较高的景区相比,竞争力不足。相反,冰川乃景区最具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同时,景区缺乏科学研究基础工作,其冰川科普与环境教育不到位。冰川资源调查、观测及相关研究是冰川旅游保护性开发的基础,更是深化旅游层次、完善解说科普体系的基础。同时,景区现代冰川及古冰川地质遗迹解说牌(形成及演化机理、现状)和知识体系缺失。尽管游客对冰川充满好奇,但对冰川及相关现象识别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才频发“未见到冰川”“冰川就是黑石头”“冰川表面需要清洗”的误解或错觉。

(二)客源市场时空分布差异大,稳定性差

达古冰川景区游客量季节波动显著,存在明显的旅游淡旺季,旺季集中于8、10、11三个月份,游客占比高达69.77%,其余月份游客量占比较小。旅游目的地游客量量季节性差异性过于显著,不利于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易造成旅游设施利用率低、旅游链断裂、旅游服务积极性降低等危害[注]黄和平,冯学钢,万田户.目的地视角的省际旅游市场季节性开发潜力研究[J].经济经纬,2017,(5).,可以利用宣传、营销手段减弱游客气候差异、休闲时间需求带来的旅游季节影响。同时,达古冰川景区客源市场空间分布不均,地理集中度高、吸引半径小,主要为近域客源,缺少中远域客源。景区客源空间分布主要受距离影响,客源集中分布于川渝及其周边,占国内客源78%以上,其余省份客源比重较小。景区过分依靠川渝近域客源市场显然不利于旅游的稳定发展。

(三)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

达古冰川景区游客消费以500~1000元区间所占比重最大,以固定消费为主,消费水平低。该景区旅游产品以自然资源观光为主,其他旅游产品类型少,游客一般拍照参观后即离去,停留时间短。现有游客旅游消费结构给当地经济和就业带来的贡献有限,直接影响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影响经营者扩大升级经营规模,导致景区接待能力不足,游客体验度下降。

结构优化

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时空结构优化关键在于客源市场的旅游营销推介,当然与旅游目的地层面的旅游形象提升、旅游产品多样化开发及其区域合作方面也息息相关。

(一)客源拓展层面

达古冰川景区以近域市场为主,核心市场为本省和重庆市,占客源比重的78%。这两个客源市场与达古冰川景区距离近、旅游花费相对较小,文化认同感强。针对这两个客源市场,需持续宣传,巩固原有客源份额,在此基础上,增加营销活动的种类,拓宽游客消费层次,提高游客重游率。景区中-远域客源市场所占比重较低,重要市场和机会市场均属中-远程客源范围。针对中-远域客源市场,应加大营销力度,细化营销方案。重要市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距离旅游目的地较近的省份,包括陕西省、河南省、河北省,这些区域人口基数大、经济水平居中,游客出游潜力较大,应加强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中低端旅游消费产品的推广,并制定组团出游的优惠策略,加大旅游促销活动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类距景区较远,但属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这一区域客源市场居民消费水平高,但对旅游资源品质要求也高,在营销策略上应偏重推广高端休闲度假和商务旅游产品,制定精品旅游路线。西部地区主要为景区机会市场,冰雪景观吸引力相对较小,营销推广应突出生态环境、彩林和少数民族风情。针对东部地区机会市场,因东西旅游资源异质性高,潜在吸引力较强,且因具有一定消费水平,其营销策略仍以冰雪景观和彩林景观组团推介。

针对达古冰川景区客源时间结构优化有两种途径,首先,针对不同季节制定主打旅游特色产品营销方案,增强淡季游客吸引力。其次,利用价格杠杆增加淡季客流量。客源季节分布不均表现为旺季客流量集中,旅游资源供不应求;淡季客流量少,旅游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完全符合市场供求关系,因此,可利用价格杠杆作用进行调节。在旅游淡季,加大营销力度,制定合理门票折扣政策,刺激较弱消费的旅游群体出游。在旅游旺季,制定高于淡季的门票价来减弱旅游需求,并引导、分流游客至淡季,缩短淡旺季客流量差异。

(二)旅游形象层面

冰川达古冰川景区最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垄断性旅游资源,必须给予足够重视。首先,要明确达古冰川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突出冰川和原生态环境两个特色,在此基础上弘扬红色文化、嘉绒藏族文化。达古冰川景区冰川形象定位需要专业机构论证为支撑。其次,要完善景区解说体系,解说体系的完善可以加深游客对于冰川、环境及其形成机理的了解和认知,丰富游客的体验感知,而且在提高游客科学素养和知识文化的同时,亦可增强游客对景区内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达古冰川景区应在旅游开展的同时,积极联络冰川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相关方面的系列研究,并在观测和研究基础上设计规范解说牌、解说词和宣传册,培训一批优秀的解说人员,逐步完善科普与环境教育体系,设立冰川科普博物馆,将景区打造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冰川科普教育基地。冰川科普基地的建立不仅可以优化游客年龄结构,吸引大量学生客源,而且会丰富游客游览和体验内容,且利于扩大达古冰川景区知名度。

(三)产品开发层面

为使达古冰川景区旅游得以可持续发展,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冰川资源观光产品,必须以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来满足多样化的旅游者消费需求。景区可依托现代冰川资源,与其他景观组合开发,开展探险、露营、科普、休闲度假、康养、文化体验项目。例如,可在景区泽娜措、情人湖和仙女湖等湖畔开展露营项目,游客在露营期间,可以观赏和体验冰川云海、日出、彩霞、星空漫天等景象。在金猴海旁,冬、春季节常有藏酋猴出没,可设立藏酋猴保护观赏基地。统筹开发冰川观光和藏族村落体验项目,在现有冰川观光基础上,完善上、中、下达古藏族村落基础设施,设立购物和娱乐专区,统一规范藏民的经营活动,为游客提供特色餐食、住宿及特产购物。模仿玉龙雪山景区,安排藏族多声部民歌、卡斯达温舞蹈大型表演,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1935年长征途中在黑水召开了著名“芦花”会议,在此,可设立红色文化展厅,讲解长征红军故事,并展列当时遗留下的物品。每年10~11月,是川西彩林季节,达古冰川景区彩林绵延千里,彩林层次感强,颜色五彩缤纷,在此期间景区可以举办红叶摄影节,吸引摄影爱好者前来。另外,自达古冰川景区入口到洛格斯圣山沿途可以看到冰川、森林、草甸、瀑布、古冰川遗迹,且可进入性强,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单车骑行、徒步、冬(夏)令营科普教育等专项旅游,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达古冰川景区亟须加强与大九黄(九寨沟和黄龙)旅游环线各景点的合作,构建冰川草地游、彩林游、藏羌民俗游等多样产品旅游路线的整合开发,谋求旅游区域联动,借助成熟景区知名度,以提升和突出自身特色,利用区域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的协同性,发挥整体优势,协作销售,提高整体旅游收益及其价值,进而提升旅游地发展竞争力。

总体而言,冰川旅游目的地在发展过程一般都会经历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六个阶段。在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客源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7~9月份,空间上分布较为复杂。在旅游发展初期,客源空间结构以近域为主;在发展中期,以中域客源市场为主;在成熟期,则以远域客源市场为主。鉴于此,需要提升冰川旅游定位,针对不同季节制定特色项目营销方案,增强淡季客源吸引力。在客源结构方面,需要在提升冰川旅游目的地科普、环境教育、接待和服务水平和丰富冰川旅游产品内容基础上,加大中远域客源市场的推介营销力度,以激发潜在客源市场旅游出行意愿。特别地,中国冰川旅游目的地需要谋求区域联合,尽管冰川形态具有同质性(事实上,冰川属性各异),但所处区域文化具有异质性。为此,各区应利用其优势资源、客源市场的协同性,产生大区域共性资源与市场叠加作用,进而丰富中国冰川区旅游内容,增加旅游地的发展和竞争力,拓展客源,以提升中国冰川旅游整体价值与效益。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the tourist source market:A case study of Dagu Glacier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 in a problem-based perspective

WANG Shi-jin1, QI Cui-shan2, ZHOU Lan-yue1& REN Qing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yospheric Sciences,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 2. Weizhou Island Tourism Management Committee,Beihai 536000,China; 3. Bureau of Dagu Glacier Mountains of Aba Prefecture,Aba 623500,China)

Abstract: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tourist source market can indirectly characterize the status of glacier tourism development.This study selects China’s Dagu Glacier Scenic Spot as a typical case of glacier tourist destinations.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sample surveys,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ts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here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s spatial and temporal structure are revealed.On this basis,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its spatial and temporal structure is proposed.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Dagu glacier tourism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2) the tourists there have seasonal fluctuations,and there are relatively more tourists in summer and autumn; 3) the Dagu-targeted tourists are mainly from the neighborhood such as Sichuan and Chongqing rather than from medium- and long-distance tourists,while the inter-annual changes are small,the core market remains unchanged,and the number of important markets is increasing; 4) the number of tourists to this glacier destination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while the economic level of the consumer ranks second.

Key words: glacier tourism destination; tourist source market;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 problem-based perspective; optimization

[责任编辑: 黄龙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