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坡科其喀尔冰川作用区CO2通量观测研究

日期:2019.12.16 阅读数:921

【类型】期刊

【作者】王建,丁永建,许民,许君利(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刊名】干旱区地理

【关键词】 CO2通量;涡度相关;径流量;科其喀尔冰川

【资助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060,41401084,41501073,41271078,41771087)

【ISSN号】1000-6060

【页码】P1160-1168

【年份】2019

【期号】第6期

【期刊卷】1;|7;|8

【摘要】冰川融水径流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存在大量水化学侵蚀,尤其是K/Na长石及碳酸盐的水解作用,可能消耗水体中H+,促使大气CO2溶于水形成重碳酸盐,影响区域碳循环。2015年7月21日—2017年7月18日选取相对平坦开阔的西天山科其喀尔冰川表碛物覆盖区,利用涡度相关法进行CO2通量监测。结果表明:大气CO2通量介于-17. 99~3. 59 g·m-2·d-1之间,平均值为-2. 58 g·m-2·d-1,说明研究区是一个显著的碳汇。净冰川区系统CO2交换量主要受大气CO2通量支配,但日内变化显著,白天因冰雪消融导致大气CO2沉降于融水中促进区域水化学侵蚀,而夜间因太阳辐射减少,冰雪消融减弱甚至停止,抑制了区域CO2沉降,甚至再生冰的形成引起溶解于液态水中的CO2释放。净冰川区系统CO2交换量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气温升高,大气CO2沉降量增加;当降水量小于8. 8 mm时,交换量随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而降水量大于8. 8 mm时,CO2沉降量随降水量增加而减少。净冰川区系统CO2交换量随日径流量的变率遵循:积雪消融期>积雪积累期>冰川消融前期>冰川消融后期>冰川消融峰期,意味着积雪消融存在时,系统CO2交换量随日径流量变率较大,可能是因积雪本身的阻尼作用或积雪期水文通道不发育,积雪融水较冰川冰融水汇集相对较慢,为可溶性物质化学反应提供充分时间,增强了CO2沉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