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二叠纪早期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对冈瓦纳冰川发育的响应

日期:2019.12.16 阅读数:24

【类型】期刊

【作者】武思琴,颜佳新,刘柯,严雅娟(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淮海工学院测绘与工程学院)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淮海工学院测绘与工程学院

【刊名】地学前缘

【关键词】 二叠纪早期;陆源碎屑;沉积体系;海平面变化;冈瓦纳冰川

【资助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087)

【ISSN号】1005-2321

【页码】P299-311

【年份】2019

【期号】第6期

【期刊卷】1;|6;|7;|8;|4;|5;|2

【摘要】通常认为黔西南和黔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之下的一套陆缘碎屑岩地层,是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大陆冰盖发育鼎盛时期大幅度海平面下降期间的沉积。最新研究表明,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冰川是由多次不连续的冰川事件构成的。因此恢复该套以陆源碎屑岩为主地层的形成环境和堆积过程,探讨其成因与冈瓦纳冰川发育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查明了黔西南地区该套陆源碎屑岩的地层厚度和砂泥比值空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选取碎屑岩发育最好的普安龙吟剖面开展沉积体系与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沙子塘组主要是碳酸盐沉积体系,龙吟组和包磨山组主要为浅海陆棚-三角洲沉积体系,梁山组以滨岸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为主;二叠纪早期黔西南地区的陆棚相泥岩形成于冰川消融导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期间,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于海平面晚期高位域期间,而不是形成于冈瓦纳冰川增长期间的低位域沉积。冈瓦纳冰川的推进和消融是龙吟剖面二叠纪早期地层发育样式的主控因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