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冰川小冰期以来的变化——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为例

日期:2019.12.16 阅读数:21

【类型】期刊

【作者】蒙彦聪,李忠勤,徐春海,怀保娟(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山冰川站;中国科学院大学)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山冰川站;中国科学院大学

【刊名】干旱区地理

【关键词】 冰川变化;遥感解译;乌鲁木齐河流域;气候变化;小冰期

【资助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cba01801);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kjzd-ew-g03-01)

【ISSN号】1000-6060

【页码】P486-494

【年份】2019

【期号】第3期

【期刊卷】1;|7;|8

【摘要】利用航拍地形图、TM影像、spot5及landsat 8影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研究小冰期以来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川变化。对能够观察到小冰期最盛时期冰碛垄的73条冰川研究发现:小冰期到2014年冰川整体呈退缩趋势。相对于小冰期最盛期,面积共退缩了37.22 km~2,退缩率为64.84%;总长度共退缩了52 878.67 m,退缩率为49.83%,1959年以来,流域内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一直处于退缩状态,物质平衡持续亏损。小冰期以来,海拔3 400~4 000 m之间的冰川退缩最明显,海拔3 400~3 600 m之间的冰川消失。冰川朝向分析表明,流域朝北向冰川多于其它方向,冰川在各个朝向上面积均呈退缩趋势,正东向冰川退缩最为严重。分析发现,流域冰川大幅度退缩的主要缘于该流域小冰川数量较多(小冰期冰盛期面积<1 km~2的冰川数量达75.3%),小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大西沟气象站气象资料分析表明,降水的增加无法弥补夏季气温的持续升高引起的冰川消融是该流域普遍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