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冰河入梦来——读刘志昌《追梦集》

日期:2019.12.16 阅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邢万生

【刊名】夕阳红

【关键词】 中国电影资料馆;类型片;前期筹备;开机时间;冬雨;梁家辉;岩代太郎;佟大为;镜头语言;北京电影学院

【ISSN号】1009-6086

【年份】2019

【期号】第21期

【摘要】

【全文文献传递

铁马冰河入梦来——读刘志昌《追梦集》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读刘志昌《追梦集》

● 邢万生

志昌同学整理了他多年的诗作,结集成书。拿到他的大作,真的爱不释手,几乎一气读完。这其中的缘故,不仅因为我和志昌有着相同的爱好,工作之余尝舞文弄墨,尤对诗歌情有独钟;更深一层的原因,则是我们有着相同的经历,青年从军,转业后都在机关工作;最难能可贵的是,我们是“老五届”中的初二年级同班同学,迄今,脑海中还可以幻化出当年读书时彼此矮矮瘦瘦的模样。有此种种渊源,能不对志昌的诗作格外关切乎!

其实,我读志昌的诗作如此上心,最重要的理由还是志昌的诗好,叫人感奋。无论他充满战斗豪情的军旅诗作,还是缅怀古今,寄情山水,抑或是歌咏亲情、友情、乡情,无不洋溢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充满真情实感。那种铿锵的韵律,军人的特质,激越豪迈的战士气概,力透纸背,跃然纸上,给人以深深地感染和启迪。他的《追梦集》,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势下的自觉和不自觉的流露。一种发自内心的歌吟,战士的情怀,战斗的韵律萦绕于心,汩汩涌出。关山万里情似海,铁马冰河入梦来。

志昌诗作的第一个特点,是他高昂的格调。正是十八年军旅生涯对他的冶炼,火热军营对他的熏陶,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给了他一张永恒的文凭,因此他诗作才有着严谨与激情的交汇,豪情与柔情的融合,畅想与思索的碰撞。而没有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更没有那种徒有形式的无病呻吟。他的诗作林林总总,600首之多,却有一个灵魂在其间,也是他诗歌的格调。其诗之格调昂然向上,催人奋进,按时下的说法均为正能量。如他的诗作《走进西藏》,把西藏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凝结为诗,激情澎湃。如《父亲的追求》,切入角度新颖,感情充沛,以父亲杯中酒的变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这可视为诗人一以贯之的诗风。

志昌诗作的第二个特点,是他的严谨性,是他并不急功近利而颇显从容潇洒的创作态度。这可从他2/3的格律诗创作中体现出来。他从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写起,囊括了大有作为的帝王将相,青史留名的民族英雄、仁人志士,更有人民领袖、革命英烈、当代英杰,皆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等高度概括而又不失精准,将人物的生平事迹、出彩典故、人格特点、历史贡献涵盖其中,绘就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画卷,堪称一部闪光的史诗。阅尽诗作,我在想,这该读过多少书籍,掌握多少知识,了解多少掌故,才能如此运用自如啊?也使我想起“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人那种异常严谨的创作态度来。诗人创作态度之严谨,正是古人严谨诗风的继承和弘扬。甘苦寸心知啊!

第三,是他的诗歌语言的明快质朴,佳句迭出,生动而饶有情趣。看他《南方军民奋战雪灾有感》:“大雪拦车人梗阻,冰凌裹线塔折腰。青山树倒竹失翠,旷野无花地少苗……攀山架线风穿骨,道路疏通汗浸袍。伏虎降龙壮志立,移山填海铁肩挑。”写得多么形象生动而又豪气冲天啊!再看《壮哉酒文化》:“香飘海内外,典故传千年。荆轲刺秦王,酒壮英雄胆。楚汉演相争,中有鸿门宴。曹操短歌行,浩然把酒谈。竹林有七贤,刘玲醉酒仙。诗仙李太白,斗酒诗百篇。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诗人将酒之掌故烂熟于心,而以五言的形式娓娓道来,语言凝练,明快质朴,不禁令人击掌叫绝。

拜读志昌的诗,深以诗人老同学志昌为荣,志昌也是我们当年初二一班的骄傲。

其实,除刘志昌外,当年我们初二一班的付长岭、金祎等同学,皆少有大志,聪颖过人,热爱文学,假以时日,是可以成大器甚至为文豪的。奈世事艰难,江湖险恶,命运多舛,难免终老林下,令人扼腕叹息。回头再说志昌,更令人称道的,是他还继承发扬了革命军队的优良传统,以军人的睿智、热诚、干练、豪爽,往往串起南来北往的战友、同学,慷慨解囊,主动做东,我则为他冠以地方长官“秘书长”的称号。

写至此,便有一首打油诗或称古风什么的,权作小结,并就教于志昌及诗界同仁:

少小立大志,万里赴戎机。解甲肩未歇,老壮诗亦奇。心胸家国事,索句桑梓地。弹琴复长啸,昌也诗无敌。我读志昌诗,沛然添浩气,聊为读后感,同窗情依依。

2017年2月22日写于长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