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向冰川挑战的人

日期:2019.12.16 阅读数:27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关键词】 中国电影资料馆;类型片;前期筹备;开机时间;冬雨;梁家辉;岩代太郎;佟大为;镜头语言;北京电影学院

【ISSN号】1005-5134

【页码】P4-7

【年份】2019

【期号】第A1期

【摘要】

【全文文献传递

勇于向冰川挑战的人

勇于向冰川挑战的人

在地球上年平均气温0℃以下的地区,降雪量大于融雪量,不断积累的积雪经过一系列物理变化转化为冰川冰,并在自身的压力作用下像河流一样缓慢地向坡下运动。瑞士裔美国博物学家和教育家阿加西斯第一个认识并研究了冰川,并预言地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冰河时代,由于阿加西斯对冰川研究的杰出贡献,他被称为“现代冰川之父”。

1837 年,在瑞士的自然科学学会的讲台上,一位年轻的学者正在演讲,按计划,他在年会上要做有关鱼化石的演讲,不少听众正是为此而来。然而,这位学者开口讲的却是“漂砾”和“冰碛”等,并非与会者满心期待的与鱼化石有关的内容。“有没有搞错呀?”有些听众忍不住说道,但也有人认出了他,没错,他正是在鱼化石研究上已经小有成就的路易斯·阿加西斯。这是怎么回事呢?

现代冰川之父阿加西斯

原来,演讲前,阿加西斯临时改变了主意。他精心准备了一篇新的讲稿,内容是关于阿尔卑斯地区冰川的,试图向人们介绍在欧洲“冰川普遍存在”的事实和证据。演讲中,阿加西斯列举了冰川曾在瑞士存在的地质学证据,这让在场的许多瑞士人不敢相信,自己风景宜人的家园曾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听众的不满并没有影响阿加西斯的演讲,他进一步指出,不仅瑞士,从北极到地中海地区,都曾被巨大的冰原所覆盖,这话引起了轩然大波,会场秩序一片混乱……

阿加西斯之所以敢于在这次学术年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此前已经完成了一系列关于冰川的科学考察。

他在阿尔卑斯地区从事古生物化石的采集时,注意到从平原到山地都分布着一种巨大的砾石。其实,前人也看到过这些巨大的砾石,猜测这些巨砾是由于冰河运动而被带过来的。这就意味着:冰川看似凝固不变,其实是运动着的。阿加西斯怀疑这种判断,决定亲自进行认真的科学考察。在实地观察中,他发现冰川确实是运动着的,因为在冰川的两端和侧面常常发现堆积的岩石;然后他又发现了许多岩石的表面有擦痕,好像是冰川在移动中在它们上面擦划的痕迹。1839年,阿加西斯发现,有一间以前建造在冰川上的小屋已经随冰川下移了(距原地点)大约1英里的距离。为了验证冰川运动的现象,他在一条冰川上横向笔直地深深打了一排标桩。到1841年时,这些标桩有了一段距离相当可观的位移,而且变成了U形,这分明是由于冰川的中央部分移动得较快所致;而在边缘,由于同山体石壁的摩擦,移动速度受到了阻抑。阿加西斯因此得到了启示,冰川运动在许多年前,甚至数万年前就可能存在,它们规模宏大,冰河时代曾经覆盖了许多地区。

⊙巨大的冰川漂砾

⊙不同类型的现代冰川(1、2、4为大陆冰川,3为山岳冰川)

为了进一步研究冰川,阿加西斯放弃了古生物研究,索性住进了阿尔卑斯山中。他在阿尔卑斯山的冰川上搭起了一座简陋的冰上小屋,这是世界上建立的第一个“冰川研究站”。在这里,他一住就是七年。简陋的木棚随着冰川的缓慢移动而移动,而他关于冰川的知识也在不断地增长和积累。他在这里观测冰川的运动,探测冰川的厚度,测算冰川的运动速度……现代冰川学中的许多名词,如漂砾、冰碛物等都是那时阿加西斯创造的。1846年,阿加西斯在英国著名地质学家赖尔的推荐下,到美国波士顿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科学演讲,吸引了众多热忱的听众。

在阿加西斯的带动下,冰川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在北美也发现了许多古代冰川遗迹。按照阿加西斯的理论,北欧广阔的平原曾经被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当时的北欧很像现在的南极,是茫茫无际的银色世界。不仅如此,北极地区的大冰盖曾南下掩埋了北美洲的东北部。自此,阿加西斯的后半生完全献身于冰川学。1873年12月,阿加西斯病逝于波士顿,为了纪念他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对冰川学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在他的墓前安放了一块特殊的纪念碑,那是从他长期工作过的温特阿尔冰川运来的巨大冰碛石,重达2500吨。

知识链接

地球上的冰川

地球表面约有1600万平方千米被冰川所覆盖,占全部陆地面积的11%。冰川就是庞大的固体水库。冰川分为两种类型:山岳冰川和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发育在高山地带,有充足的给养区和消融区,但发育受地形限制,规模往往较小。而大陆冰川就不同了,它们往往出现在两极地区,不受地形的影响,冰体巨厚,横亘千里,例如著名的格陵兰冰川。

⊙第四纪时全球冰川分布(白色部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