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中部素珠链峰地区冰川斑块动态分析
【类型】期刊
【作者】常学礼,王玮,韩艳,孙小艳(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刊名】自然资源学报
【关键词】 斑块级别;斑块动态;尺度依赖;气候变化
【资助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人工荒漠绿洲蒸散过程多尺度观测与模拟” (40930634);鲁东大学学科建设项目
【ISSN号】1000-3037
【页码】P266-276
【年份】2019
【期号】第2期
【期刊卷】1;|7;|9;|8
【摘要】冰川斑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仅表现在冰川长度和面积的变化,而且其格局在斑块数量、形状、平均欧几里德距离、连通度和最大斑块指数等指标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运用RS和GIS技术对祁连山东段典型地区2001—2009年间冰川斑块动态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冰川斑块面积减少了15.39%,面积<1 hm2的小斑块数量消失了50%以上,斑块形状指数在总体和分级层次上都呈减少的趋势,最大斑块的优势降低。由于小斑块消融和大斑块收缩,使斑块间平均欧几里德距离增加了16.56 m。斑块连通度具有尺度依赖性,当在阈限值<7 000 m时,2009年的冰川斑块连通度大于2001年;当阈限值>7 000 m时,趋势相反。7 000~8 000 m之间是尺度特征的转折点。从斑块动态变化来看,冰川斑块动态以消融斑块为主,消融面积为744.30 hm2,占起始面积的16.53%;新生斑块也同时发生,仅增加起始面积的1.15%。但是,消融和新生斑块发生的数量较多,分别为762和367个,冰川单个斑块面积大小与消融面积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