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若岗日冰川 来自地球第三极的危机

日期:2019.12.16 阅读数:18

【类型】期刊

【作者】余风

【刊名】中国西部

【关键词】 地球第三极;唐古拉山脉;羌塘;地势高亢;西藏那曲地区;冰原;冈底斯;雄伟壮观;喀喇昆仑;冰储量

【ISSN号】1008-0694

【页码】P60-67

【年份】2019

【期号】第23期

【摘要】羌塘,青藏高原上海拔最高、高原形态保存最好的地域,地势高亢平坦,相对高差只有200~500米,四周高山环绕,秀美的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呈东西向横卧南部,巍峨起伏的昆仑山脉东西向绵延2500公里横亘北部,雄伟壮观的唐古拉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分别镇守东西两端。羌塘所在地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还是世界上高原冰川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地方,这里分布着十多个规模巨大的平顶冰川。其中,尤以普若岗日冰原

【全文文献传递

普若岗日冰川来自地球第三极的危机

普若岗日冰川来自地球第三极的危机

文·图/ 余 风

河床上的野牦牛头骨,在融解的冰川下颇为诡异

羌塘,青藏高原上海拔最高、高原形态保存最好的地域,地势高亢平坦,相对高差只有200~500米,四周高山环绕,秀美的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呈东西向横卧南部,巍峨起伏的昆仑山脉东西向绵延2500公里横亘北部,雄伟壮观的唐古拉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分别镇守东西两端。

羌塘所在地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还是世界上高原冰川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地方,这里分布着十多个规模巨大的平顶冰川。其中,尤以普若岗日冰原最具魅力,充满着神秘色彩。它不仅是世界上中低纬度最大的冰川群,而且是地球上两极地区以外最大的冰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极点。

西行羌塘,寻找冰川

双湖县是一个年轻的县域,建县还不到两年时间。双湖的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比浙江、江苏等省的面积还要大。双湖县城海拔超过5000米,比拉萨市海拔还高1400多米,因此双湖县又被称作“世界海拔最高县”。由于刚建县不久,这里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虽说是县城,但城市建设还比不上内地一个普通乡政府所在地,可谓百废待兴。此次来双湖县出差,主要是为了检查监督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情况。听说普若岗日冰川就在县境内,而且又是双湖县最具分量的标志性景观,通过两天适应超高原反应、完成工作任务后,便决定慕名前往普若岗日冰川一览,以免留下遗憾。县接待办还特意安排了一位名叫洛桑的藏族小伙陪同我们前往。

双湖县是那曲地区最西部的县,而普若岗日冰川又在双湖县的西部。一路西行,沿途的羌塘草原一望无际,茫茫万里却不见一棵树。在人们的想象中,夏季的草原应该是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而在双湖的羌塘草原,却只能看到稀稀落落寸把高的“那扎”草。由于海拔过高,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5℃,地面下冻土层达3米厚,因而羌塘草原的土壤相当贫瘠,这里的草长到一两寸长后根系就再也深不下去,故在那曲地区,曾有“种活一棵树悬赏二十万元”的说法,但是在连草也难以成活的地方,更遑论种树。

虽说建县不久,但双湖县里对开发普若岗日冰川旅游资源可谓高度重视,专门修建了一条通往冰川景区的柏油路。对这个穷县来讲,这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可见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只不知这么高海拔严重缺氧的景区,纵然景色妙绝天下,又有哪个旅行社哪些游客敢组团来此旅游?这条路宽还不到五米,只有一条车道,在近处看起来如同一条黑线,在草原上甚是显眼,但延伸至远处便湮没于旷野之中。远山看起来近在咫尺,但车行半天依然到不了山前,这是空气稀薄、视野空旷给眼睛带来的错觉。

沿途遇到的有“动物中的美男子”之称的藏野驴

虽然沿途都是草原,景致单一,但并不无聊。万里羌塘草原号称“野生动物的天堂”,我一直认为,西藏被称为世界的最后一块净土,不仅因为这里保留着神秘虔诚的藏传佛教信仰、淳朴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灿烂的人文历史,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野生动物的存在。那些神山圣湖、寺庙宅院,看过以后就没有多少新鲜感了,除了信徒和研究者,没有多少人会有持续的兴趣。但羌塘草原的野生动物却不一样,它们每次不经意的出现,都会给人们带来尖叫和惊喜,留下期待和希望。果然,在双湖县城到普若岗日冰川90公里的路途中,不时地出现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俗称“白屁股”)等野生动物。它们或形单影只,或三五成群,远远地、胆怯地看着我们的车子开过,给旅途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车子翻越一处山坡的时候,竟然远远地看到了无数旅行者梦寐以求、难得一见的数量达百头之众的大型野牦牛群,这一奇遇让我们兴奋不已。但野牦牛群远远一见到我们的车便飞快地向山区奔逃,想要接近它们,却苦于无路,车子无法跨越草原上的沟壑。好不容易找到一可以上山的地方,待车子追到山顶,野牦牛群已经去得远了。拉长照相机镜头,拍到的野牦牛也只有花生米那么大,只好“望牛兴叹”。正当我们感到遗憾之际,蓦然回首,不由得吓出了一身冷汗,一头与牛群失散的成年野牦牛竟在我们身后不到50米之处,“牛”视耽耽地看着我们。它的个头足有家牦牛两倍大,但眼神却似乎没有凶光,看得出来,它好像对我们并无敌意。若是它真有攻击性,刚才趁我们不备时冲过来,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见我们发现了它,它转身顾自向一旁慢吞吞地朝山下走去。洛桑介绍说,我们第一次来,就能撞见野牦牛,运气真是太好啦!他长这么大,也就看到两三回,而且数量也没这么多。野牦牛看起来很凶,但毕竟是牛,若不是人类主动对它进行攻击性动作,它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如果你故意去惹它们,野牦牛一旦凶狠起来,能够用它强大无比的角把越野车都掀翻。

冰川、湖泊、沙丘共生的世界奇观

离开野牦牛群后继续向普若岗日冰川行进,峰回路转,眼前突然一亮,一道银光闪闪、绵延不绝的山脉突然出现在眼前,在阳光的照映下分外耀眼。

啊,那就是神往已久的普若岗日冰川啦!看起来,冰川似乎并不遥远。但此时,藏族小伙洛桑却说,冰川看起来很近,其实还有30多公里才能到山前呢。

事实果如洛桑所言,车子一直向前开,似乎马上要到了,然而翻过山梁后,才发现前面还横亘着几道山梁,而且此时柏油路也到了尽头,前面都是沙石路了,车速也慢了下来。但随着距离的接近,冰川却逐步变高变大,我们也渐渐地感受到了冰川冒出的寒气,感觉越来越冷。又越过几道山梁,普若岗日冰川才像一匹被驯服的野马,温驯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虽然依然艳阳高照,但我们浑身都已被凛冽的寒气包围,再也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

普若岗日冰川于1999年才被首次发现,这一发现打破了原本世人认为只有南北极附近才存在大面积冰原的观念,填补了地理学和冰川学上的空白。普若岗日冰川被誉为除南北极以外的“第三极冰川”。

站在普若岗日冰川前,不禁为巨大的冰盖所惊叹!作为世界上高原冰川的典型代表,普若岗日冰川由多个相互连接的平顶冰川构成,表面平坦,呈西北—东南方向条形分布,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冰层厚度达200多米,从海拔6600~6800米的冰原中心向四周山谷放射溢出50多条舌状冰川,蔚为壮观。厚达数十米乃至百米的洁白的巨冰覆盖在山体上,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美不胜收,倘若能看到企鹅,则令人恍若身处南极大陆。形态各异的冰塔、鳞次栉比的冰棱、巧夺天工的冰洞,置身其中,犹如穿行在冰雕世界里,令人流连忘返。此外,高原冰川也是地表固体水库。据粗略估计,仅普若岗日冰原就有80亿立方米的冰储量,约占羌塘高原冰储量的一半,储水量相当可观,冰川融水补给了湖泊,滋润着草场,哺育着成千上万的牛羊。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普若岗日冰川外围还极为罕见地分布着许多湖泊和沙漠。沙丘外围是戈壁滩,近旁有湖泊分布。湖泊临近冰川却不结冰,沙漠靠近水源却寸草不生,冰川、湖泊、沙漠,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地理现象在这里却和谐相处、共济相生,这不仅是在西藏,而且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然景观。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普若岗日冰川海拔高达6800米,形成自身独特的寒冷的小气候,而山脚海拔仅5000多米,由此形成了巨大的温差。寒冻风化和冰下磨蚀产生大量的细颗粒物质为沙丘发育提供了充足物源,盛行的西风将沙粒吹到山原脚下和冰原前,堆积成沙垄,最终发育了世界上最高的沙丘。高原巨大的高度使沙尘极易扬升到西风急流区,进而对西风下游的东亚国家和西太平洋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是一个足以让历代文人骚客浮想联翩、文思泉涌的壮丽场面!在我的印象中,我国古代诗文中涉及冰川的极为稀少,大概是因为当时作为文化中心的中原极少有冰川存在,而多有冰川存在的西部则属边远贬斥流放之地,即使有文人到来,也是满腹怨苦,再无诗兴。梁羽生笔下倒多次写到冰川,但他写的是新疆天山的冰川,其实天山冰川远没有他小说中写得那么美丽、那么壮观,估计梁老先生是没有真正到过天山看过冰川的。看到普若岗日冰川,倒觉得梁老笔下的冰川更像是普若岗日,只有这里的冰川,才能配得上冰清玉洁、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冰川天女。只有这里的万年寒冰,才能打造出那寒气逼人、削金切玉的冰魄寒光剑。

壮丽无比的普若岗日冰川

我曾去过位于山南地区的卡若拉冰川,这座冰川如同一件衣服松松垮垮地搭在卡若拉山岗上,规模也要小很多。1996年由冯小宁导演的电影《红河谷》在卡若拉冰川拍摄了一组雪崩的镜头,使得卡若拉冰川的名气非常大。但此次拍摄使用的炸药却将卡若拉冰川炸出一个大缺口,留下一块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给冰川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此外,卡若拉冰川就位于公路旁边,沿途路过的车辆都要被强行收旅游费,这也令许多游客对卡若拉冰川留下了不良的印象。我也曾去过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冰川,它位于那曲地区安多县境内,规模宏大,景色壮观,人迹罕至,但沿途却实在是太单调。从安多县城到格拉丹东六七个小时车程,全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而且居然难以遇到一两头野生动物,更不用说是野牦牛这种奇遇了。我想游客大多来乘兴寻乐,却没有几位能耐得住如此长时间的寂寞与无聊。相较之下,普诺岗日冰川就显得好多了,不仅冰川景观壮美绝伦,而且沿途野生动物众多,地质地貌变化莫测,沿途移步换景,惊喜不断。

①不断滴水的冰层

奇观或许消失

我与洛桑登上冰川的山腰,测了下海拔,已到6008米的高度。这是我人生当中登上的最高点!这时呼吸已十分急促,再往上走已步履艰难。洛桑兄弟担心我受不了,建议赶紧下山。但此时,在山腰上看到的一幕幕情景却使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十分沉重,刚才初见冰川时的喜悦之情消失殆尽。

在山腰上,我看到的不是想象中更加璀璨夺目、晶莹剔透的冰封世界,而是成片裸露的泥土,冰川的痕迹仿佛依稀可寻。也许由于泥土刚刚裸露,连草都来不及生长,看起来更是荒凉得刺眼,令人心酸。据洛桑介绍,这个山腰去年还是被冰层厚厚地覆盖着的,没想到冰川融化得这么快。

午后的阳光耀眼地照射下来,但对于冰川来说,这也许却是致命的。边上冰层的断裂和消融处不停地滴水,有的冰盖下面已经悬空,有的冰塔上大下小,已成为帽子状,显得格外脆弱,似乎只要跺跺脚,就会有冰块掉下来。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全世界的冰川融化速度明显加快。南极、北极的冰川日益萎缩,巨大的冰层不断断裂,成为漂移的冰山,既威胁着航运的安全,也不断抬升着海平面的水位,一些海拔低的岛国如马尔代夫、瑙鲁等正面临消失的危险。置身普若岗日冰川,我仿佛看到时间的指针在飞速运转,冰层一寸寸变低变矮,巍峨的冰山渐渐变成了低矮的冰墙,冰墙渐渐缩成了成片的冰塔,冰塔融成了一根根孤独的冰柱,冰柱最终滴成了一枚枚细小的冰棱……甚至是曾经的冰原、冰屋、冰洞也已慢慢消融殆尽。

我和洛桑小心翼翼地走下山腰,生怕惊醒沉睡的冰川,生怕震落脆弱的冰块。走到冰川脚下,见冰洞里出来的水流十分湍急,河床上的水已可没膝,可见冰川消融速度之快。洛桑告诉我,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广袤的冰原也在发生巨大变化,近二三十年冰川处于严重退缩状态,年退缩量已达1~2米,虽然短时间有利于当地草场恢复,但是从长远来看,可能对当地水资源造成严重威胁。若继续这样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号称“地球第三极”的普若岗日冰川将可能消失。地球的高寒造就了普若岗日壮丽的冰川奇景,但地球的变暖又无情地在摧毁着它。自然的力量是伟大而令人敬畏的,但又是多么的脆弱和渺小。

这天是周末,在路上,一共只遇到两辆车,到了普若岗日冰川,更是只有我们一辆车,整个400平方公里的冰川仿佛专门清了场,让我们4个人参观,一路上我们开着玩笑,说待遇太超标啦,但其实心里却是对冰川将逝的深深忧虑。虽然在返回双湖县城的路上,仍有许多可爱的野生动物从车窗外不时闪现,但我却再也没有心情来追寻它们了。(责任编辑/杜妮 设计/王静)

②冰川消融后裸露的山体,“心”已受伤

③在正在融化的冰山前留个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