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山地区第四纪冰川後退研究初探

日期:2019.12.16 阅读数:51

【类型】期刊

【作者】何立德,王子扬

【刊名】地理学报

【关键词】 冰川地形;冰川後退模式;风化环;相对定年法

【ISSN号】0375-5444

【页码】P105-122

【年份】2019

【期号】第61期

【期刊卷】1;|7;|8;|5;|2

【摘要】對於臺灣第四紀高山冰川後退的過程,何立德、陳淑樺、齊士崢(2010)提出兩種不同的模式,一為「直接消融」型,主要發育於向陽的南向坡,冰川後退方式是快速向冰斗底部退卻;另一為「後退偏轉」型,主要分布在背陽的北向坡,受太陽熱力的影響,冰川會逐漸往冰斗後壁高處退卻、縮小,侵蝕修飾舊的冰斗,造成冰斗開口偏轉的現象。本研究選擇三叉山為研究區,利用航照分析與野外調查,繪製研究區一帶的冰川地貌,應用風化環相對定年法探討兩種冰川後退模式的正確性。從冰川地貌的特徵研判,三叉山東南坡的嘉明湖屬於「直接消融型」,冰川在後退的過程中會往湖盆底部快速消融,理論上冰磧物的風化環厚度會隨高度遞增而加厚。三叉山西北坡的冰斗則屬於「後退偏轉」型,冰川消融的過程將從低處往山頂退卻,留下了堆積堤與冰水扇,理論上冰磧物的風化環厚度會隨高度遞增而變薄。初步調查的結果發現,嘉明湖3處冰磧堤的風化環平均厚度,由低至高分別為1.65±0.9mm、1.8±0.5mm、2.0±0.3mm,而三叉山西北坡上的冰磧堤,其風化環平均厚度由低向高分別為1.7±0.6mm、1.5±0.5mm、0.9±0.4mm。本研究初步支持「直接消融型」與「後退偏轉型」冰川後退模式的可能性,但未來仍須更精細的測量與分析方法來加以確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