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山研究冰川的女孩

日期:2019.12.23
						

【新華社烏魯木齊九月三日電】(記者張曉龍 周生斌)雪後,潔白的天山一號冰川上,突現一個移動的紅點。借助高倍望遠鏡才能看清,紅點竟是一位姑娘。

那是二十九歲的岳曉英,中國科學院天山冰川觀測站的助理研究員。

在海拔三千九百米的冰川中部,岳曉英頭戴粉色闊檐帽,身穿正紅色衝鋒衣,高高的鼻樑上架著一副帶有墨鏡夾片的近視鏡。她正用一部與筆記本電腦相連的光譜測量儀,收集冰川反照率數據。

「消融期後的秋季觀測,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岳曉英說。

位於新疆境內天山山脈東段的一號冰川,高懸在天格爾峰北坡。它形成於第三冰川紀,距今已有四百八十萬年歷史。每年五月至八月是其消融期。因此,八月底的觀測意義重大。岳曉英說:「天山一號冰川是全球重點觀測的十條冰川之一。秋測的數據,會寫入《中國氣候變化監測公報》。」

一九五九年,中國現代冰川學研究開啟的第二年,中科院天山冰川觀測站正式成立。天山一號冰川因此成為中國監測時間最長、資料最系統的冰川。

天山冰川站創始人、中國著名冰川學家施雅風提出,中科院冰川方面新來的研究生或實習員都要在冰川站實習一段時間,全面了解冰川情況,改變研究人員一頭鑽進狹小的專業研究,對其他方面一無所知的狀態。

數十年間,施雅風立下的規矩從未被打破。《自然》雜誌在報道中國博士培養時,曾專門以天山冰川觀測站為例。

岳曉英花了六年時間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其中四分一的時間在冰川站度過。

冰川站建在高山峽谷間,鄰居多是山裏的哈薩克族牧民。儘管距離烏魯木齊市區僅一百三十公里,但岳曉英只熟悉這座城市的機場、火車站以及汽車客運站。

三個月前,獲得博士學位的岳曉英,被聘為天山冰川站助理研究員。「這種日子還得繼續。」她說。

在冰川站的艱苦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大概率被曬黑、日復一日的野外科考,以及與家人長時間的分離……。

機遇同樣顯而易見。比如,憑藉一手的研究資源,她和年輕的同事,正一點點填補著冰川學界大大小小的空白。

岳曉英性格樂觀、熱愛自由,她似乎更願意擱置煩惱,抓住機遇,並不想把未來的每一步,全都列入計劃之中。

「選擇學冰川,也是機緣巧合。」岳曉英家在山西陽泉,全山西境內都沒有冰川。本科從山西師範大學畢業後,她進入中科院深造,這才開啟冰川研究。

沒人說話的時候,冰面河嘩嘩的流水聲愈發清晰。這些遠去的冰川融水,讓人想到天山一號冰川加速消融的事實,正如全球其他冰川一樣。

「這是趨勢,」岳曉英說,「天山一號冰川有可能在五十年後消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