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戈壁天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构造地貌研究
【类型】期刊
【作者】杨顺虎,苗来成,朱明帅,李兴波,李景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
【刊名】中国地质
【关键词】 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挤压脊构造;戈壁天山断裂带
【资助项】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0332,1212010561510,1212011120330);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20100)联合资助
【ISSN号】1000-3657
【页码】P1159-1166
【年份】2019
【期号】第4期
【期刊卷】1;|7;|8;|4;|5;|2
【摘要】跨越中蒙边境线的戈壁天山断裂带是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西展布约700 km。通过解译分析Landsat ETM卫星遥感影像和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戈壁天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及其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戈壁天山断裂带发育了一系列断层陡坎、系统的水系错位、挤压脊等典型的走滑构造地貌类型。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还显示3处系统水系错位,均受戈壁天山断裂左旋走滑运动的影响,表现出系统的左旋水平位错。结合历史地震数据、先存的基底构造和断层系统,本区地震活动性呈现出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此外,发育在断裂带上的3个大型挤压脊构造中:Karlik Tagh和Gurvan Sayhan就位于走滑断裂的终端,其走滑分量减弱并逐渐转为以逆冲分量为主的构造特征。Nemegt Uul位于2条不连续的走滑断裂的汇合和叠置部位。走滑断层均穿过了挤压脊构造,同时伴随有逆冲作用分量,造成了挤压脊沿走向和垂直走向上的构造地貌生长,显示了是陆内造山带演化的重要过程。
【全文】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