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海看第四纪大洋碳储库的长周期循环

日期:2019.12.24 阅读数:60

【类型】期刊

【作者】汪品先,李前裕,田军,翦知湣,刘传联,李丽,马文涛(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刊名】第四纪研究

【关键词】 碳循环;长偏心率;南海;第四纪;长期过程

【资助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项目(批准号:91128000)资助

【ISSN号】1001-7410

【页码】P1297-1319

【年份】2019

【期号】第6期

【期刊卷】1;|7;|8;|4

【摘要】近年来,长尺度、高分辨率的深海和冰芯记录为第四纪研究提供了新机遇.古气候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个的冰期旋回,而是延伸到跨越多个冰期的长时间过程(≥10^5年).1999年大洋钻探184航次在南海所得保存良好的沉积层中,发现更新世稳定碳同位素(δ13C)有3个105年尺度的长周期,属于全球大洋的普遍现象.随后的研究还证实水循环(冰盖变化)和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变化)中都有这种为期105年的长期过程,进而提出了这两种过程是否相关的问题.研究表明,δ13C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地质记录中普遍存在长偏心率周期.第四纪之前海洋δ13C序列中的40万年旋回,可以用"溶解有机碳假说"来解释:季风控制的营养物质输送,改变着海水中颗粒有机碳和溶解有机碳的比例(POC/DOC),进而引起δ13C的40万年周期变化.然而,1.6Ma前的大洋改组将南大洋深水层隔离开来,使得海洋δ13C的40万年长偏心率信号变得模糊.近百万年来,地球气候系统经历了两次大改组,一次是大约9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革命"(MPT),一次是约40万年前的"中布容事件"(MBE).而在MPT和MBE事件之前都发生过碳同位素的重值事件(δ13Cmax),分别为约100万年前的δ13Cmax-Ⅲ和50万年前的δ13Cmax-Ⅱ.如果将相应冰期旋回上类似的水文气候现象联系起来考虑,可以看出无论水文还是生物地球化学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南大洋的海洋变化所驱动的.因此我们认为,起源于南大洋的生物地球化学长周期过程,在第四纪冰盖的消长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

【全文文献传递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