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纪红土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日期:2019.12.24 阅读数:36

【类型】期刊

【作者】邓黄月,郑祥民,杨立辉,任少芳,刘飞(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刊名】沉积学报

【关键词】 红土;粒度;磁性矿物;环境变化

【资助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1371032,41201008);国家理科基地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提高项目(编号:J130028)联合资助

【ISSN号】1000-0550

【页码】P285-298

【年份】2019

【期号】第2期

【期刊卷】1;|7;|8;|4;|5;|2

【摘要】通过采集长江中下游湖南长沙(CS)、岳阳(HN)、江西南昌(NC)、新余(XY)和浙江金华高村(GC)5个剖面不同层位的红土样品,对其粒度和多种磁学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探讨了红土剖面随深度变化的成土作用强弱以及多磁学参数在揭示我国南方红土第四纪气候演化信息的价值。结果表明:1粒度分析显示,红黄土交接带(约28°~31°N)的CS、HN、NC、GC 4个剖面的红土粒度与北方黄土和下蜀黄土有很好的可比性,具有明显的风成特性;位置更偏南的XY剖面红土颗粒较粗,10~50μm粒组富集不明显,具有典型的冲积相特征。2各红土剖面的多磁学参数分析表明,成土过程中产生的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是红土磁性的主要载体。3同一红土剖面内,不同沉积结构的磁性矿物含量和组成具有很大差异。下部网纹红土中赤铁矿的含量较高,磁赤铁矿的含量较上覆均质红土或黄棕色土低,揭示了网纹红土形成于中国南方一个极端湿润期,长期剧烈的水分活动导致均质红土中磁赤铁矿的溶解和铁质的流失,同时较强的成土作用使强磁性的磁赤铁矿向弱磁性的赤铁矿转化,从而导致网纹红土的磁化率比上覆均质红土或黄棕色土低了一个数量级。4具有冲积相特征的XY剖面磁学特征与其他风尘成因红土(特别是NC剖面)差异甚大,可能成为它具有不同物质来源的一个佐证。

【全文文献传递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