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尔湖煤田第四系地层漏失堵漏的应用实践
【类型】期刊
【作者】胡晓斌,郑勇军,张礼,张定国,沈建(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
【作者单位】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
【刊名】西部探矿工程
【关键词】 砂砾石层;钻孔漏失;泥浆溶蚀;堵漏
【ISSN号】1004-5716
【页码】P33-35
【年份】2019
【期号】第4期
【期刊卷】4;|5;|2
【摘要】矿区第四系地层由亚砂土,砂砾石层以及黄土层等组成,疏松多孔,无层理,层厚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钻探施工中漏失层位多、裂隙大,遇到砂土、砾石层孔隙率大、裂隙多,易造成严重漏失,故在施工中是常要解决的问题。
【全文】 文献传递
沙尔湖煤田第四系地层漏失堵漏的应用实践
摘 要:矿区第四系地层由亚砂土,砂砾石层以及黄土层等组成,疏松多孔,无层理,层厚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钻探施工中漏失层位多、裂隙大,遇到砂土、砾石层孔隙率大、裂隙多,易造成严重漏失,故在施工中是常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砂砾石层;钻孔漏失;泥浆溶蚀;堵漏
1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矿区第四系地层分布于本区中北部的地表-浅表层处。上部为松散胶结的砾石、砂、黄土层;下部为一套灰褐色半胶结—胶结的砾石层,砾石成分以火山岩、砂岩、花岗岩为主。勘探区第四系地层主要由淡黄色亚砂土、冲洪积砂砾石层以及风成沙、黄土层等组成,疏松多孔,无胶结,无层理,厚度不稳定,分布广泛。RQD值为0,属岩石质量极劣的散体结构岩体,结构体呈颗粒碎屑状,遇水塌陷,属极不稳固型。该层透水性较好,为透水不含水层组。
2 施工所遇问题
在钻遇矿区第四系地层时,常出现垮孔、掉块、漏失等问题。遇到胶结力差的砂土层,在泥浆循环和钻具机械扰动下,岩芯不易取出,会随着冲洗液排出地表,使孔内孔径变大,易出现垮孔、掉块等现象。另外遇到砂砾石层,此地层疏松多孔,弱的泥质胶结—无胶结,含有裂隙,胶结物遇水溶蚀,施工中常有漏失严重的现象。在遇到黄土层时,泥浆会溶蚀裂隙地层,加大裂隙的宽度,形成孔洞造成泥浆成本的急剧增加。
3 漏失处理措施
沙尔湖矿区第四系地层的施工中,漏失类型主要有渗透性漏失、裂隙性漏失、压裂漏失等。沙尔湖煤田漏失主要发生在易溶蚀的弱泥质胶结地层、黄土层,裂隙度较高的砂砾岩层、含裂隙或易产生裂隙的不稳定地层。
3.1 渗透性漏失
渗透性漏失主要发生在渗透率和孔隙率较高的砂岩、砾石层等层位。主要表现在泥浆压力大于地层压力产生的压差作用下的渗漏,漏失量较小,选用优质泥浆利用泥浆的失水造壁性,在孔壁上形成泥皮,能阻止渗漏。
3.2 裂隙性漏失
裂隙性漏失有自然裂隙的漏失和压裂裂隙的漏失。有裂隙的地层中,裂隙形态各异并且分布不均匀,只要有正压差泥浆就可以漏失到地层里,成为自然漏失的通道。在黄土层遇到的裂隙漏失,常常伴有裂隙的溶蚀现象,一般钻遇此种裂隙地层,浆液会全漏失。当泥浆液柱压力超过地层破裂的压力时,钻孔孔壁容易被压开裂缝造成压裂性漏失,此现象容易出现在绳钻工艺施工中,钻杆外壁与孔壁环状间隙小,易压裂地层。
4 漏失处理措施
4.1 渗透性漏失地层的泥浆护壁
在钻探施工中泥浆起着关键作用,是保护孔壁稳定,预防渗漏的主要手段。在砂岩、砾石层轻微漏失地层中,地层的渗透率和孔隙率较高,需选用优质膨润土造浆。矿区选用腐植酸钾泥浆,施工中要控制好泥浆的粘稠度、比重、失水性等。针对地层渗透率较大的情况,利用泥浆失水造壁性在孔壁形成一层薄且具有韧性的泥皮防止渗漏。在提下钻过程中速度要慢,防止破坏泥皮。如若仍有渗漏发现泥浆消耗,可采取加土提粘,泥浆中加堵漏剂和锯末等颗粒细小的固相材料进行堵漏。
4.1.1 渗透性漏失地层泥浆配制及性能
沙尔湖矿区渗透性漏失层主要出现在砂岩、砾石层,矿区泥浆配置方法是700~800kg清水中加入纯碱4kg,膨润土40~50kg,腐植酸钾40~50kg,聚丙稀酸钾溶液60kg,Na-CMC溶液60kg。其中聚丙稀酸钾和Na-CMC要提前按配方浓度侵泡成溶液。泥浆主要性能为失水量8mL/30min,泥饼厚度0.8mm,粘度23s,比重在0.98,pH值13。
4.1.2 泥浆材料的选用及作用
矿区造浆粘土选用钠基膨润土,可直接配浆不需预水化,并且粘土颗粒在水中的分散度高,粘土—水分散体系相对稳定。造浆用水选用低矿化度的软水造浆,水质矿化度高时,可加入纯碱提供钠离子,有利于粘土的水化分散,并且可以起到除钙作用,如下反应式:
Ca粘土+Na2CO3→Na粘土+CaCO3↓
所选腐殖酸钾、聚丙稀酸钾、Na-CMC有机处理剂的作用分别是:腐殖酸钾在泥浆中有降失水和防塌的作用;聚丙稀酸钾起到提粘,减轻钻头磨损,降低钻具与孔壁泥皮之间的摩擦阻力,交联堵漏及剪切稀释作用;Na-CMC在泥浆中起增粘降虑失作用,Na-CMC的长分子链能够与多个粘土颗粒吸附,增强孔壁泥皮的胶结力,起到巩固孔壁的作用。
4.2 裂隙性漏失地层的水泥浆液、泥球堵漏及套管隔离
裂隙地层漏失根据漏失程度可分为中等漏失和严重漏失:中等漏失即钻孔钻遇漏失层孔内有水位,浆液循环不能返出地表,一般采用水泥浆液或泥球堵漏;严重漏失即钻孔钻遇漏失层浆液全漏失,一般采用泥球堵漏,堵漏无效时,为了保证孔内安全,则必须下入套管隔离漏失地层。
4.2.1 水泥浆液堵漏
采用水泥浆液对漏失地层的堵漏,常需加入如水玻璃、CaCl2等速凝剂,提高水泥浆早期凝固强度,减少钻孔堵漏辅助时间。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325或425水泥加速凝剂配制水泥浆。
由于受野外生产条件的限制,矿区一般采用胶质水泥,水泥浆加惰性材料从孔口灌入或泵送的方法进行堵漏。胶质水泥配制方法是先将膨润土和清水调成泥浆后,在倒入水泥搅拌均匀即可。也可加入石灰提高早期凝结强度。配制方法(重量比)为水泥92%~96%+膨润土4%~8%,加入石灰为水泥72%+膨润土22%+石灰6%。采用加惰性材料水泥浆液堵漏时,水泥浆终凝时间5~8h,一般堵漏水泥强度达到标准强度的20%即能满足钻探生产条件,考虑到水泥进入裂隙固化强度的问题,需候凝24h透孔。
4.2.2 泥球堵漏
对于出现中等-严重漏失的裂隙地层,矿区一般采用粘土球、水泥球堵漏的方法。制作泥球时可掺入粒径和长度不同的惰性材料,如锯末、棉籽壳或其他纤维物质,制成直径为孔径的一半左右并且具有一定塑性的泥球。为避免投入时被泥浆分散,可在CMC溶液中浸泡,也可用保鲜膜包裹后投入孔内。
矿区钻孔为直孔,可以直接从孔口投入。投泥球时要逐个投入,防止在孔壁架桥。投入后用带有丝锥的钻杆下钻挤压,挤压时应慢转,多上下活动。特别要防止绳索钻杆被抱死,发生孔内事故。当采用水泥球堵漏时,可用水泥,膨润土按1∶1的比列制成泥球,投入孔内将其挤入到孔壁裂隙后,需候凝3~5h后透孔。
4.2.3 套管隔离
隔离前要顶漏钻进至泥岩等定地层中,然后下套管隔离漏失层位。套管下完后要保证套管底部封闭,避免出现套管底部漏失现象。
5 工程实例
5.1 实例一
矿区钻孔2816孔上部覆盖第四系砂砾石层,此地层结构松散,胶结力差,RQD值为零。在钻进过程中,钻进至47m处出现漏失,突然不返浆,有一点泵压,继续钻进。随后的钻进过程中,孔内开始返浆,但仍有漏失。钻至49.9m处取芯后,孔内彻底不返浆,出现全漏失。
机台进行堵漏措施,将植物胶、膨润土、堵漏剂等堵漏材料和成稠浆液,灌注在钻杆内,用泵压入孔底的过程中,泵压升高一段时间降回原位,堵漏不成功。随后用膨润土制成含有锯末的粘土球投入孔内,在将锥子上在钻杆上,下钻挤压,当时锥子能压到孔底,下钻开泵后孔内不返浆。
当时考虑是不是粘土球没有投到漏失层位,所以挤压没有效果。随后向孔内投粘土球孔底以上18m,下钻挤压粘土球,压至离孔底3m处压不下去(上部15m的粘土球受挤压后全部压入裂隙中)。再下钻开泵通孔,仍不返浆。随后下袋子架桥测漏失地层的位置,在37~43m的层位上,出现少量漏失,循环一段时间后返浆正常。46.25~47m处为主要漏失段,层位漏失情况:钻具下至46.25m处,孔内返浆三分之二;下至46.65m处,孔内返浆三分之一;下至46.85m处至孔底,不返浆。
测完后用水泥,膨润土按1∶1比例制成水泥球投入孔内,距离孔底10m,后下钻挤压水泥球,压至3m压不动。待干3h后通孔,堵漏成功。此地层后续钻进过程中出现3次同样的严重漏失问题,都按这种投水泥球方法堵住漏失。
5.2 实例二
ZK3264孔在砂砾石层钻进至23m处,出现全漏失,顶漏钻进至25m。机台考虑到设计孔深700m,必须先进行堵漏,当时用了3袋棉籽壳、25袋锯末制成稠泥浆灌堵,通孔后没有堵住。随后用纤维袋、膨润土袋切碎,掺入棉絮用稠泥浆加水泥搅拌,灌入孔内仍不见效。后投入泥球、砂土仍无效。分析钻进中无掉杆现象,并非孔洞,存在大的裂隙,只能下套管隔离。扩孔至25m隔离后钻进2h又漏失,分析是套管底部漏失。随后拔出套管在漏失层以下灌入水泥浆,用木楔将套管底部封死,强行将套管下入孔底,将灌入的水泥浆挤到套管外环间隙里封闭套管,隔离漏失。候凝通孔后堵漏成功。
6 总结及认识
(1)沙尔湖矿区上部第四系各地层漏失层位多,必须结合各钻孔的地层及漏失情况做深入分析,确定漏失类型,才能选择正确的堵漏工艺。并且施工中应加强技术经验交流,研究新的堵漏工艺。
(2)有些钻孔需采用多种堵漏方法进行处理,在选择堵漏方法时,应根据钻孔漏失情况综合考虑,提出方案,确定堵漏工艺先后顺序,尽量减少堵漏辅助时间。
(3)当必须采用套管隔离漏失层时,因确保套管底部坐实并且封闭严密,防止松动和套管底部漏失。另外,在选用套管时,应尽量选择反丝套管,这样能避免钻杆敲击套管发生脱扣现象。
参考文献:
[1]曾祥熹.钻孔护壁堵漏与减阻[M].地质出版社,1981.
[2]乌效鸣,胡郁乐,等.钻进液与岩土工程浆液[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扶志,张志强,宋小军.地质工程钻探工艺与技术[M].地质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TE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14)04-0033-03
*收稿日期:20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