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盆地第四纪地调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期:2019.12.24
本报讯 记者从安徽省地质调查院获悉,依托“合肥市城市地质调查”和“安徽1∶5万姚李镇、苏家埠、张家店、舒城县、金牛镇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该院科研人员在综合研究200多个第四系钻孔后进行科学选址,成功实施了两个第四纪地质标准钻孔,对合肥盆地第四纪地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通过标准孔综合研究,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了合肥盆地环巢湖地区早更新世-全新世期间沉积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变化特征;通过高分辨率磁组构、磁化率、粒度、地化指标等,重建了该地区末次冰消期——早全新世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史,并研究了该时期气候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首次识别出与深海沉积和格陵兰冰芯可以很好对比的中国中东部湖相沉积记录的博令/阿勒罗德暖期事件,该新发现对研究中国中东部湖泊沉积的全球变化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小组联合南京大学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研人员,开展了长江中下游江北合肥盆地下蜀黄土物源研究,通过对标准孔中下蜀黄土主量元素、稀土、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示踪研究,并与中国北方黄土和淮河河谷平原沉积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下蜀黄土物源有别于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南方风尘沉积物源为北方黄土),而表现出亲中晚更新世淮河河谷平原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成果为进一步开展中国南方风尘沉积物源研究提供了新的区域性研究载体、新证据。
据悉,部分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地球科学期刊《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上。(管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