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再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化石

日期:2019.12.24
						

近日,浏阳松岗山发现动物骨骼化石的消息引起媒体关注。

11月6日,《湖湘地理》地质地理顾问童潜明教授,经现场勘察后初步确定,此次发现的动物骨骼化石形成年代在1万-20万年间,属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

松岗山位于浏阳市高坪镇河西村,距离长沙市区东向约90公里。化石出土点位于这座石灰岩低山(中泥盆纪棋梓桥组灰岩)的西北坡,因该处采石场并没有因发现化石而停止爆破作业,早前当地媒体报道的“高约2米,宽3米”的溶洞已不见踪迹。

在浏阳市文物局,湖湘地理见到了这些化石。

被文保科科长任新民收拢来的化石有10多块,多呈破碎状。长度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不等,部分骨骼化石镶嵌在钙化物中。据由这些钙化物生成所需的时间,童潜明教授推测,“这些动物骨骼应属第四纪更新世,距今约有1万-20万年的历史”。这是第二次在松岗山发现动物骨骼化石。2003年,同样是在松岗山一处采石场内曾出土大熊猫、剑齿象、犀牛等八九种动物骨骼化石。曾参与第一次动物化石发掘的任新民介绍,尽管处于同一区域,但此次发现的化石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不及第一次。“从骨骼化石的直径上判断,这次发现的化石比上次的要小一些。”任新民说。

尽管化石的种类和形成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确定,但一直以地学为介入点寻找“最古老湖南人”的童潜明教授说,“不论是我省周边的马坝人、建始人、长阳人,还是远一点的元谋人、桐梓人,古人类化石的发现都伴生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因此松岗山动物化石的发现对我们研究湖南地史,以及寻找‘最古老的湖南人’有重要价值。”

另据了解,在长沙地区除浏阳松岗山外,在宁乡千佛洞也曾发现过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化石(化石现已不存)。文/马金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