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山冰川遗迹堪比阿尔卑斯 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点百余处,成功获评国家地质公园
本报讯(记者邱伏龙)近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公布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这标志着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申报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有着“湘东明珠”之称的大围山,除了一般森林公园所有的繁茂植物、珍稀动物外,还有很多奇石,也因此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前往。特别是在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地质专家经过实地科学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大围山地区是以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主,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及断层构造形迹为辅,集众多优美地自然景观和丰富地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一家集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公众游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地质公园,面积达144平方公里。
目前,园内现已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点百余处,国家级地质遗迹点4处,分别为祷泉湖冰窖、船底窝-栗木桥U形谷、羊背石及栗木桥块砾碛,省级地质遗迹点58处,具备科普教育价值的遗迹点44处。遗迹不仅系统完整,保存完好,而且是我国东部地区少有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发育齐全的地区,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等具有国际对比意义,堪比江西庐山、欧洲阿尔卑斯山第四纪冰川遗迹。
基于此,我市从2005年开始,便积极开展大围山地质公园申报工作,一方面按照申报要求,完善景区规划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加大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力度,为成功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奠定了基础。
国土资源部批复要求,大围山地质公园要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两年内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完成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编制、报批和发布,3年内按照《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完成地质公园建设,按照相关程序申请正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