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博物馆东北第四纪收藏展示研究填补国内空白大庆又添金色名片

日期:2019.12.24
						

本报讯(记者吴金华)这是一幅巨幅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群油画。 

初冬的第一场瑞雪覆盖了被深秋染黄了的草原,近处是身着长毛踏雪而行的真猛犸象象群,还有两只在雪地上尽情嬉戏的小兔子,全然不顾走近身旁的长毛巨兽;左侧疏林中的大角鹿在穿行跳跃;右侧贪吃的披毛犀正在用大角推开白雪食草;东北野牛和水牛则在草地和湖边悠然栖息;远处天际逶迤的山峦在白雪掩映下伸向远方。 

这幅画面中的“主角”——猛犸象与披毛犀,是生活在1至4万年前东北地区的一种史前动物。他们,在大庆博物馆古生物工作者的精心修复和装架后,重新“活”起来,“组团”站立在世人面前。 

11月17日,记者从即将盛装启幕的大庆博物馆了解到,这个馆已收藏以猛犸象与披毛犀为代表的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20余万件,国际专家研究发现的该时期45种动物已收藏到43种,修复制作动物化石完整骨架100余具。 

这组数字表明,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质量,大庆博物馆对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收藏、展示和研究都已远远走在全国前列,填补国内空白。 

据介绍,大庆博物馆二次布展投资1亿元,展馆总面积18700平方米,分为中央大厅和第一展区、第二展区、第三展区四个部分。它的全新开馆,填补了大庆地区无综合性博物馆的空白,为大庆文化再隆一处新高地,将有力提升大庆城市文化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进军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软实力。 

第二展区的古生物化石是大庆博物馆的最大亮点和看点。目前,大庆博物馆已被授牌为国内惟一一家东北第四纪研究保护中心,成为国内外东北第四纪研究中丰富的化石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为开展国际展示交流搭建了宽广的平台。 

大庆博物馆馆长张凤礼告诉记者,正如大庆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一样,大庆地下同样埋藏着大量的珍贵化石。 (下转4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