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新生代青海湖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及其对全球变化的意义...

日期:2019.12.24
						

  本报讯 日前,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研究员主持的青海湖重大基金项目——“晚新生代青海湖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及其对全球变化的意义”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验收。   专家组由11名同行专家组成,袁道先院士和刘嘉麒院士分别作为专家验收组组长和副组长并主持会议。项目首席科学家安芷生院士和四个课题负责人作项目总结汇报,专家组成员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质询,并对每个课题打分。在认真听取结题报告和审阅项目验收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专家组认为项目执行以来,开展了高分辨率年代学、环境代用指标的定量化及综合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一大批高质量数据,建立了青海湖地区不同时间尺度的演化序列,在探讨新的环境代用指标和季风-干旱环境演化动力学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人员提出青海湖地区夏季风和西风强度的代用指标,发现了轨道尺度上西风和季风气候存在反相关,并进一步提出高原半干旱区古环境演化的新模式。特别是项目组通过综合集成和模拟,提出了亚洲季风-干旱环境耦合演化与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关联的概念模型,探讨了与北半球冰期演化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在国内外发表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成果,部分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管理规范、有效,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研究工作取得突出进展,综合评价为特优。同时建议加强年代地层学方面的工作,希望基金委给予继续支持,争取在亚洲季风-干旱环境的起源、过程和重要环境事件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柯伟)   《科学时报》 (2010-7-12 A4科学基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