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第四系的“永乐大典”

日期:2019.12.24
						

?专栏?彭国海

第四纪是人类诞生开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天的地质年代,在这个年代中由各类沉积物形成的地层叫做“第四系”,是一部生动的“地质档案馆”,是人类活动最真实的“原始记录”。人类在揭示自然界奥秘的同时,也必须进一步认识自己。大理坝的第四系,就如同一部完整的“永乐大典”,似乎尚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

大理州的第四系,主要发育于洱海湖盆区,以类型多、保存好、厚度大、层序全而独具魅力。

第四纪沉积物,除了在地表广泛分布以外,在洱海湖内,也是“库存丰富”的水下“博物馆”,钻孔资料证实,这部“原始记录”已厚达900米,仍未把页码编完,若加上湖岸的记录,这样的“地质文献”,叠累起来的厚度有一千多米,可见其资料的丰厚,正等着专家、学者们去索检与翻阅,付出越多,回报越大,这里的“第四系”决不会小气。

经初步地质调查研究,把钻孔资料与地表资料综合起来,苍洱区的第四系,共可划分为四个大的地层单位,从底部到上部,共有4层冰碛砾石层分布,每层厚度数十米至百余米不等,冰碛层之间,为湖泊相及部分河流相沉积物并含生物化石,联系松毛坡煤矿一带的地表露头剖面和金梭岛等溶洞堆积物的生物化石,可以初步认定,在苍洱第四纪历史上,由早至晚依次有四个冰期存在,它们是:松毛坡冰期、洱海冰期、下关冰期、大理冰期。这一划分揭示出本区第四纪的历史是一部冰期与间冰期交替更迭的历史,不仅在云南省有典型意义,而且与中国东部的古冰川活动可进行对比,还可以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进行对比。这一对比说明,苍洱地区第四纪地质的历史,是一部新生生物的演化史,也是一部古气候演化,冰期与间冰期交替更迭的历史。

以上明确的冰期与间冰期划分,也反映了古气候由冷变暖相互交替更迭的过程,这对新生生物的演变有重要研究价值,亦应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亮点。

由于第四纪是与人类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地质年代,第四纪地层(即第四系),是人类活动的地质记录,所以对它的研究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旅游审美、地质环境变化、地震灾害等多行业。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大理第四系这部地学“永乐大典”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说,苍洱风光美、研究课题多、学术价值高,既是旅游审美的著名景区,也是进行相关学科多项目专业性综合考察的好地方。我们要珍惜这部“永乐大典”,多介绍这部“永乐大典”,让它给人们带来永远的快乐和满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