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发现大量第四纪化石
日期:2019.12.24
本报讯(闫文学 康彦创)日前,在吴起县的头道川和二道川相继发现了大型仰韶秦汉遗迹和大量第四纪化石点。这为研究陕北史前环境、气候、地质、动植物种类提供了宝贵、丰富而真实的材料。
本次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的第四纪化石点位于吴起县二道川境内的庙沟乡,因历史原因,这里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山体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在被水流冲刷切割的沟壑间,清晰可见次生黄土、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午城黄土堆积情况。尤其是离石黄土(因山西离石县陈家崖而名)发育良好,堆积深厚,层次一般分为两层,上部色浅,质地疏松,间距较大,而下部色深,质地致密坚硬,间距较小。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吴起庙沟乡的野外调查中,考古人员共复查和新发现第四纪化石出土达7处之多,出土了史前动物骨骼、牙齿、犄角等大量化石。参与此次文物普查的专家说,第四纪冰川广布,火山活动频繁,人类开始出现,生存环境恶劣。这一时期的吴起庙沟却是水草丰茂,环境优越,生存有大量的史前动植物,这些动物悠闲地啃食着水草,惬意地繁衍生息着。有大角肿骨鹿、中华鬣狗、竹鼠、披毛犀、普氏羚羊……这些动物死后,除绝大部分化为尘土,重新肥沃着这片生养它们的土地外,尚有大量的动物骨骼成为化石而保存至今,向今天的我们展示和讲述着它们的体貌特征、生存环境和发展进化,为研究史前环境、气候、地质、动植物种类提供了宝贵、丰富而真实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