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的掌门人带着一群网友要让第四纪石冰川遗迹“动”起来
□记者 范文忠
经过2个多月的拍摄,长达31分48秒的电视散文《寻梦覆卮山》,前天晚上在上虞芳华大酒店举行首发仪式。令人关注的是,这部电视散文的撰稿、演员、拍摄、配音和后期制作等都由上虞曹娥江论坛的一批网友包办。昨天下午,《寻梦覆卮山》的主创人员杜又常、屠国强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拍摄过程中的一些趣事。
《寻梦覆卮山》说的是一名女大学生寻梦覆卮山的经历,用散文的笔法,展现了千年梯田、七丈岩、浪下听泉、剪刀孔、神仙脚印等景点。杜又常称,自费拍摄《寻梦覆卮山》主要是为了推介、宣传覆卮山。
圆了30多年的“石冰川梦”
《寻梦覆卮山》的撰稿人、现年58岁的杜又常,是上虞香素斋食品厂的掌门人,也是曹娥江论坛“乡土上虞”版块的版主。
“一座覆卮山,让我魂牵梦萦了30多年!如今《寻梦覆卮山》首发,让我圆了30多年的梦!”杜又常笑着说,自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来到覆卮山,他便被那漫山遍野的石头迷住了。
之后,杜又常找到勘测大队的技术员,请教北京、上海等地的教授,并写信给上虞市长信箱,使覆卮山渐受观注。
后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韩同林率领一批考察队员专程赶赴上虞。作为发现者,杜又常参与了整个考察过程。最后专家确认,这是距今290万年至350万年的第四纪石冰川遗迹。
在杜又常的牵头下,曹娥江论坛已连续举办3届“覆卮山攀浪节”。
从去年开始,杜又常就策划拍摄一部散文电视,“我的梦想就是推介覆卮山,让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领略覆卮山的神韵。”年过半百的杜又常壮心不已。
“女一号”:众里寻她千百度
寻找剧中的“女一号”成了困扰杜又常的一道难题。“我梦想中的‘女一号’应该是大眼晴、长头发、高挑身材、皮肤白晰的大学生。”杜又常说。
年初,杜又常就在论坛上发帖,在网络上寻找“女一号”。然而,几个月过去了,竟没有合适的网友报名。
杜又常只好另辟蹊径,把目光转向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当时正逢暑期,给寻找“女一号”带来了难度。经文理学院的教授推荐,一名大学生出现在杜又常面前,但杜又常觉得,她与他理想中的“女一号”相差甚远。
无奈之下,杜又常又与一些学校联系,但都无功而返。
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去嘉兴采风途中,一位25岁的美女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大家都说:“原来寻找的就是她!”
拍日出的过程很苦,但挺刺激
屠国强是《寻梦覆卮山》的摄影师。他总结拍摄过程用了4个字:辛苦、刺激!屠国强说,为了拍摄覆卮山日出,他们经受了浓雾和温差的考验,差点病倒。
一天凌晨3点,杜又常充当驾驶员,把屠国强等摄制组成员接上车,直奔覆卮山。由于雾大,平时只要一个小时的路程,往往要延迟半个小时才能到覆卮山。轿车往覆卮山上驶去,两边的雾越来越厚,尽管开着大灯,但能见度依然很低,轿车像浮在雾中,杜又常踩油门的脚都有点抖。“快下去一个人引路!”杜又常不敢睬油门了。
“妈呀!”屠国强刚下车,就被10多米外一双发着绿光的眼晴吓住了。
大伙赶紧用手电筒照去,才发现是一头放养的牛。惊魂未定的摄制组继续前进,更大的考验等在后面。
“爬到山顶只有清晨5点,上面气温很低,比下面至少低七八度。”屠国强说,为了等日出,他们只好躲在大石背后,互相取暖。
第一天冻了两个小时,太阳依然没有出来,大伙只好返回。第二天接着上山,直到拍到完美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