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林为第四纪环境研究献策
日期:2019.12.24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海洋与非金属矿产研究室副主任刘成林,参加和负责国家和部级科技攻关等项目10余项;2002年度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又获柳大纲优秀青年科技奖。 刘成林对钾盐矿床、盐湖沉积学、第四纪地质学及非金属矿与能源资源等领域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他先后在河南南阳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与准葛尔盆地等开展钾碱资源科研与调查等工作。作为主要骨干,他参与发现我国第二个超大型钾盐矿床—罗布泊罗北凹地钾盐矿,合作首次发现钾矿储集于钙芒硝岩中,合作研究确定了罗布泊罗北凹地钾盐资源/储量达2.5亿吨,潜在价值5000余亿元。在柴达木盆地盐湖研究中他提出了“反向湖链”成盐成钾模式;合作研究提出了罗布泊盐湖钾盐沉积的“高山深盆迁移”模式和“二段式成钾”模式;合作发现罗布泊地堑式张性断裂带及其储卤规律,提出“水墙状”成钾模式。他还系统划分研究了罗布泊盐湖地层与地貌,纠正了长期以来地质图上的地层时代误差;合作首次在罗布泊第四纪地层中发现有空虫化石,他为研究该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研究提供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