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红”——访新生代编剧旦确藏晚情快人“日历哥
“仁布”藏语意为“多宝、聚宝”。
来自日喀则仁布县的酥油花,以其精美的造型、艳丽的色泽在年货市场上越来越受青睐,为藏历新年增添了不少喜庆色彩;来自仁布的八零后编剧旦确,以其风趣、幽默的风格,在藏晚的舞台上给广大观众献上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曲艺节目。
“多宝”之地出了个“活宝”旦确。
旦确不仅多次担任藏晚多部小品、相声编剧,在微博、微信上他还是个拥有几万粉丝的“网红”,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他还是一名能用藏、汉双语写作的文艺青年。从会计到自由职业人,再到编剧、导演,旦确每一次的身份转换,都是实现化蛹成蝶的美丽转身。他的成长经历犹如仁布的酥油花,从名不见经传到广为人知,充满传奇色彩。
火猴年藏晚,旦确参与了多个节目的编剧、策划及后期工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仁布旦确的编剧世界,了解他精彩的人生。
出生于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的八零后小伙旦确,自中专毕业后就在拉萨“生根发芽”。刚走入职场时,他在一家企业当会计,有着丰厚的收入。在很多人看来他就这么上班下班、成家,平淡又幸福的过日子,也是完美的生活。
但是,几年后,旦确辞了工作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选择以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谋生,开始在陌生的领域里打拼。用旦确的话来说,生性喜欢挑战的他,不适合按步就班的会计工作。
旦确的工作室业务主要以藏汉翻译为主,同时还接受拍摄视频和后期制作的相关工作。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工作室业务风生水起,很多时候都需要熬夜奋战,有朋友笑称:旦确一天中有15个小时是在创作。业务的发展也让他认识了许多文艺工作者和媒体人,在他们的赏识和鼓励下,旦确又一次向新的领域发出挑战,那就是尝试当编剧。
2013年,文字功底扎实的旦确在朋友的推荐下,认识了当时的藏晚导演普布老师。恰好当时藏晚节目组正在寻找新编剧,就这样,他走进了编剧的世界,并创作了人生中第一个相声《变迁》。因为是第一次创作正规曲艺作品,创作过程相当坎坷,光剧本就改了6次。节目播出后虽然没有太大的反响,但这一次的经历教会了旦确很多东西,他立志要写出“拿得出手”的作品,并期望着能让项级相声大师来演绎他的作品。从踏出的这一步开始,他与藏晚结下不解之缘。
2015
年藏历新年电视联欢
晚会
上,旦
确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的相声剧本《理解万岁》得到了西藏家喻户晓的相声大师土登老师和米玛老师的赏识,在通过几次修改与完善后,终于与观众见面并引起强烈的反响。旦确为自己的作品兴奋之余,更多的是被两位老艺术家低调、谦和与敬业的精神深深感动。《理解万岁》播出后,旦确在朋友圈这样写道:“20年前,我在广播里听两位老师的相声;10年前,我在大街上看到两位老人骑着自行车上班的背影;4年前,我与两位老师相识;今年,我与他们成功合作登上藏晚。这十几年是我追梦的过程,我不敢说我有多大的能耐,但我绝对是个幸运者!”2016年春节、藏历新年,西藏电视台共有三场文艺晚会:春节藏历新年电视联欢晚会、藏语晚会和西藏电视台网络晚会。旦确的身影穿梭在各个晚会现场,脖子上挂着的工作牌格外醒目。工作中,他熟练地掌控着每一个细节,再也看不出刚开始担任编剧时在相声大师面前紧张发抖的样,一股专业味儿扑面而来。
对于旦确来说,今年也是大丰收的一年。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只停留在编剧,不仅是春节、藏历新年电视联欢晚会先导片的摄制,还是网络藏晚《拥抱》节目的策划人,还加入到了藏语卫视藏晚节目的原创组。并且,老本行也没丢下。春节、藏历新年电视联欢晚会上,旦确与著名相声艺术家多吉扎巴老师合作打造了两个相声作品;藏语晚会上,与阿旺丹增老师联合创作了一部相声作品,并且独立完成了一部小品与儿童剧。
网络上有句流行的调侃语:不会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形容一个人样样精通。这句话搬到旦确身上应该是—— —不会当会计的编剧不是好摄像。
从小爱好文学的旦确,虽然能利用藏汉双语写作并创作了不少作品,但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文学课程培训,他也从不讳言自己只有中专文化程度。也是,他活的并不比任何高学历的人差,甚至更出色。
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能够参加鲁迅文学院培训班是无上光荣的。在拉萨市城关区文广局和西藏文联的推荐下,旦确在2014年得到了去鲁院深造的机会。
在鲁院学习的一个月里,他可谓大开眼界。在诸多中国顶级文学家的课堂上,旦确真正了解到了中国文学的魅力。这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对他以后的创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近年来,旦确创作了很多相声小品,也写了很多小说诗歌,不少作品还获得了自治区级奖项,网络上也经常能见到他的大作,或即兴而写的小文。这段日子拉萨四周“雪山”连绵,市内却不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雪。他在朋友圈写道:拉萨的雪,像那无情的少女,永远在远处飘浮,却从不来我怀里。”风趣的文笔获得点赞无数。
谈起文学梦想,旦确不无遗憾地说,由于忙着生计和琐碎的工作,还未能完成已酝酿多年的长篇小说,希望这部长篇小说能早日和大家见面。
旦确幽默地说:既然不能靠脸吃饭,那只有拼才华。”他认为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希望能拥有更多深造的机会。只有自让己变得更优秀了,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去实现梦想,才能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旦确最后说。
现今网络上“网红”这一词听起来大多包含贬义之意,但作为“网红”的“拉萨拉依萨”旦确网名,意为拉萨圣之地)却是货真价实的励志典型。
如今的网络上,走红的渠道五花八门,旦确属于最正能量的那一种。他因几年如一日地在每一天的零点准时发布“天天藏历”而被网友熟知。和我一样每天准时坚持转发藏历的也有很多人,他们说,‘天天藏历’不仅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是一天的结束,转发了藏历才能安睡。”旦确欣慰地说。而且,他的微博、微信内容,总是充满正能量,受到网友的欢迎。比如帮助孤儿院、转发各类求助信息等。他的每个转发微博都是经过自己核实后才转发的,这也使他在网友中成为靠得住的信息来源。
文如其人。旦确在工作之余是个热心公益、热爱户外运动的人。闲暇时旦确还喜欢骑行郊外,用运动来寻找灵感、给自己补充“能量”。有时,他还会把网络上的热门视频与图片转化成具有西藏风格的,供网友一乐。
前段时间,忙于创作藏晚节目的旦确,因无暇顾及工作室的业务,堆积了很多翻译业务。于是,他试着借用网络上的人脉向网友求助,没想到的是十几个从未谋面的网友,用两天时间无偿为他解决了近200页的翻译打字任务。
旦确从不在意自己是不是“网红”,但他坦言被人信任与当作榜样也挺好的,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传播、汲取正能量,还可以督促自己不断的完善自身,走向更加优秀、成熟的人生。
本报记者次央/文策划:体娱副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