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故里“老黄牛”

日期:2019.12.24
						

黄冈新闻网(鄂东晚报)采写/记者马艳明通讯员商鹏程于黎江黄垚

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红安精神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用鲜血铸成的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魂”;在这片红色浸染的沃土上,红安精神是一个个纪检监察人在纪检战线上用汗水书写的执着坚定,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在《铁血红安》电视剧中,红安精神一次次得到有力诠释。辉煌的过去留下的铮铮傲骨,需要今天的红安人继承和发扬。

日前,黄冈市纪委采访组一行深入红安,在采访红安县纪委监察局第四纪工委书记、监察分局局长陈军时,他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的工作原则、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是对红色精神最好的诠释。

“你在这个既清贫,又得罪人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地干了九年,图个啥?”

“不图名,不为利,图的就是做一名党和人民信得过的纪检监察干部。”45岁的陈军如是说。

生日撞上“挂床案”汗水冲泡“长寿面”

2013年8月6日清晨,一辆救护车匆匆来到红安县农业局宿舍院内,三名纪检监察人员迅速上了车。

站在楼上的妻子看着陈军匆忙离开的背影,来不及道一句生日快乐,关门声就阻隔了一切。妻子明朗的心境瞬间跌入忧伤,喃喃自语:今天不是你的生日么,怎么坐上了救护车?

三十分钟后,陈军来到暗查地点高桥卫生院,病房空无一人,而住院记录上已经住进8名病人。陈军一愣,昨日群众举报高桥卫生院无人住院,电脑系统上却显示为多人住院,涉嫌套取“新农合”资金一事难道是真的?

为了不打草惊蛇,陈军用手机拍下了病房内没有被褥空无一人的照片和住院“病人”资料。

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和民生的大事,对套取“新农合”资金类似情况纪委曾调查过,但部分乡镇医院受利益驱使仍屡禁不止。

“查,还要一查到底,办成铁案,坚决制止这种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陈军的那股“犟牛”脾气又出来了。接着,他便连忙带队开展调查。

问责办干部黄红星回忆,当时正是烈日当头,气温达到37℃,人一走动就满头大汗,然而这8名“病人”分别居住在高桥6个村,方圆几十公里,找人调查谈何容易?

说干就干,陈军带领两名纪检监察办案人员首先来到该镇长丰村,对照收集的资料开始挨家挨户地找。“病人”的资料显示:张林,52岁,骨折。

来到该村,有村民证实没有听说张林在住院,只知道他正在田里干活。在村民的指引下,陈军来到田边,看到张林正在田间耕种劳动。

张林知道陈军的来意后,支支吾吾说自己真的病了,就不再说话了。

“挂床”这种情况对医院和病人都没损害,既增加了医院收入,又减少了农民支出,所以张林选择了沉默。

一个静默地站在田间,一个伫立在田埂,两人开始了僵持。很快,陈军就打破了沉寂。

“老乡,你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吗?”

“知道,就是不要骗人,免得人家不相信你。”

“懂就好,新农合是惠民政策,得按国家规定的制度来,你联合医院骗费,到时当你真的患上疾病,救急就不灵了。”

听了陈军的一番话,张林放下手中的农活,拉着他回到了家中,并说出了事情的全部过程。

原来,张林患有风湿病需要买药,按照相关规定,在门诊就医,不能在新农合报销,而住院后则可以报销百分之八十。因此,张林在医院的引导下选择“住院”。

一个村一个村的跑,一家一家的座谈……

直到晚上十二点,陈军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妻子看着他满脸的汗渍,连忙到厨房为他煮了一碗面条。陈军端起这碗盛着妻子心疼的泪水和自己辛勤的汗水冲泡的“长寿面”,憨憨地吃了起来……

胃疼遇上“告状人”为民却忘“去医院”

2013年10月15日上午7时45分,陈军刚刚布置完当天的工作,胃部隐隐作痛。

常年下乡查案,风餐露宿,胃病已经是老毛病了。在妻子强烈要求下,他才勉强答应上午请半天假去医院检查。

伴着妻子一个接一个电话的催,陈军打完当天的工作安排表后,正准备关电脑,一个头戴草帽,手拿一摞材料的老汉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你是陈局长吗?”

“我是陈军,你好!”

老汉看到陈军准备出门,欲言又止。陈军觉得有点蹊跷,便亲切地询问来由。

原来,老汉姓张,是永佳河镇村民。2005年因儿子参加高考学名和户籍不一致,张老汉先后8次到户籍所在永佳河镇派出所请求更改姓名,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仍被户籍科的民警秦某一再拒绝。

此时,站在红安县人民医院门口的妻子已经等候陈军1个小时了。陈军只能打电话妻子让她先回家。然后,陈军翻开了更改姓名的相关法律条款,耐心地和张老汉分析起来,看民警是否不作为。

“找到了,民法通则上说只要有相关手续,居民有更改姓名的权利,上永佳河派出所去。”陈军扶起声泪俱下的张老汉,赶到了派出所。

当日下午,张老汉儿子的姓名被改了过来,永佳河镇派出所所长还带着当事民警找到张老汉,就此事作出深刻检讨和道歉,还特地聘张老汉作为该派出所的行风监督员。

红安县纪委副书记阮伟说,九个春秋,陈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工作在纪检战线上,他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像葡萄架上的果实,成串成串的多。

老父病重“撒了谎”说情送礼“进不来”

多年来,陈军始终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时刻警醒自己,告诫自己。

2014年1月,陈军76岁的老父亲中风住院,为了不被人知道去“慰问”,他向单位请假说是去外地办事去了。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他悄悄地把远房亲戚找来照顾父亲,直到出院,机关的同志才知道他“撒了谎”。

2013年初,他在调查县直某单位违规收费问题时,该单位负责人多次通过陈军最要好的刘姓朋友说情并送来香烟,陈军对朋友说:“要我在调查时帮他说情,要我违背原则办事,那么朋友就做不成。”陈军和朋友说明利害关系后,直接退回了朋友代当事人送来的香烟,该单位的违纪问题最终按照原则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理。

有时候,妻子偶尔会抱怨陈军不懂友情、亲情,说他像老黄牛一样“犟”得很。每当妻子不悦时,陈军总是满脸笑意地对妻子说:“纪委干部是监督他人的,决不能让人说闲话。我有私事找别人,人家犯事来找我,关系网口子一开,就没法收拾了,要让那些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的人‘进不来’。”

陈军认为,在党员干部和群众心目中,纪委干部往往是公平和正义的象征,如果自毁形象,怎能管人,怎能服众?他说,人不能没有亲情,但又不能为亲情所困,纪检干部就应“俯首甘为孺子牛”。

坚持亲民爱民为民,严肃执纪办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扬正气,促和谐,在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努力践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是陈军无怨无悔的终生追求。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