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承载力开发致楼兰消亡

日期:2019.12.24
						

罗布泊地处古代沟通东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的要冲。此地的楼兰古国一度是西域政治、经济、交通的枢纽,今日变成一片荒原,其兴衰巨变成为学术界多年来研究的焦点。楼兰废弃的原因,学者们说法甚多,综合起来主要有4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第四纪以来,塔里木盆地气候趋于干旱,气候的变化引起地理环境变化。美国人亨廷顿提出,罗布泊原来是面积很大的内陆海,由于气候变干,罗布泊渐渐缩小。他还根据澳大利亚的资料,创立气候变迁与人口迁移关系的理论,提出雨量降低35%,养羊数量降低超过80%,气候变干燥,对人口的压迫逐渐增加,最后造成大迁徙。第二种观点认为塔里木盆地故城的衰落与降水无关,而是高山冰川萎缩,河流水量减少所致。第三种观点认为,干旱荒漠地区灌溉水系和湖泊不稳定,侵蚀和堆积交替作用,水系呈周期性变化。最早考察罗布泊的中国学者陈宗器提出“交替湖”的理论,认为由于河流变迁,水量减少,水中含盐也在地上日积愈甚,而不适于耕种,所以居民迁徙,楼兰废弃。第四种观点认为,人类活动是造成罗布泊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罗布泊的历次变迁,尤其是近代的变迁,绝不是自然原因,也不是自然和人为并重的原因,而主要是人为原因。夏训诚及课题组研究指出,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互馈作用在中国西部表现十分明显。楼兰兴衰正是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交通路线的变化是楼兰最直接、最敏感的因素。经高昌直通焉耆的天山南麓道路逐渐代替了经楼兰的道路。道路的变化使楼兰不知不觉丧失了中西交通中继站的地位,即“路断城空”。另一个原因是楼兰古城位于孔雀河下游,水系变化较大,经常发生河流干涸,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另觅居住地,这就是“水断城空”。对生态环境缺少保护和肆意破坏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课题组甚至认为,河流的改道、气候的变干、交通路线的改变都是其原因,而最根本的因素却是人类对自然超承载力的开发利用。自第四纪以来,楼兰风沙与风蚀地貌均已形成,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进入历史时期后,这种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只是那时的情况比衰废后要好。已经发掘的土著墓葬表明,在距今3800年左右,当地人能砍伐直径40~50厘米的树木做成木椿和木棺来装饰墓葬。从楼兰古城的房屋建筑,诸如房梁和房基木直径可达50厘米以上来看,楼兰的林木植被还是比较好的,因此在沿河两岸、湖口堤边都适宜人类生存。孔雀河下游有一组太阳墓,太阳墓在地表有7圈规整的环列木桩。课题组分析认为,一座太阳墓至少需要砍伐100根成年树木。这对于生态异常脆弱的沙漠地区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进入历史时期以后,特别是在中原王朝出于军事、政治和交通上的需要,在此设官置署、屯田戍守,不断开发经营,尤其是曹魏西晋及其以后,超过自然条件所能提供的承载力的开发才是楼兰衰废的“真凶”。楼兰屯垦一再出现的吏士口粮不断减少的事实,表明了这种开发经营导致的恶果。如《水经注》中所载索劢在楼兰屯田召集数千人横断注滨河的故事,可以说是掠夺性的经营。这种超承载力的经营,在一定条件下暂能控制河流的改道,满足一时的需要,但最终导致环境的彻底恶化。关于楼兰兴衰的说法和争论不会到此结束,人们离真相的距离会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步伐越来越近。一如刘东生院士所说:“干旱地区的环境变迁,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它在全球变化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尽管我们对干旱地区的环境变迁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对我们全面认识我国西部干旱区现代干旱环境,并采取相应的适当对策仍有相当的距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并进行高层次的系统集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