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隆中”石牌坊的现状评估及保护探析

日期:2019.12.2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襄阳“古隆中”位于 湖北省襄樊市境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政治家诸葛亮的故居。当年,见识卓越的诸葛亮 以一篇《隆中对》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部署, 为刘备的势力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 用。也就是这篇脍炙人口的《隆中对》让襄阳古 隆中享誉海内外,为世人所瞩目。后人为纪念这 位伟大的先哲,在诸葛武侯曾经生活过的襄阳 古隆中建庙立祠,以供凭吊。现在,隆中内的建 筑多为明、清时代所建,建筑风格朴实、素雅而 多采,在苍松翠柏掩映间犹如仙境,给人以美的 享受。目前,风光怡人的襄阳“古隆中”作为襄樊 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正以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 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八方游客的到来。但 由于历史原因及自然因素并存,古隆中内的每 处古建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亟待维修,隆 中石牌坊就是其中一例。 牌坊,亦称“牌楼”,是封建时代用以夸耀科 第寿考和表彰忠孝节义、宣扬封建礼教的一种 纪念性建筑,多以石制建筑为主。隆中石牌坊就 是为了旌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 身精神,于清代光绪十九年(1893年)由湖北提 督程文炳所建,现为古隆中重要的景观,也是隆 中的标志性建筑。’石牌坊为四柱三牌楼庑殿顶 式,仿木结构。由60块青石经雕凿组合而成。东 西两次间坊分别由16块和15块组合装配,与中 间坊配成一个整体,坊阔9.41米,进深2.10米,坊 高6.83米。4根方形的石柱坐落于长矩形基座石 上,10个抱鼓将4根石柱从四个方向抱合。牌坊 造型简洁明快,用材单一。 明楼正立面(北面)两石柱 镌刻唐代诗人杜甫“三顾 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 臣心”的诗句。额枋上题刻 “古隆中”三个榜书大字, 左、右间额枋分别刻有诸 葛亮处世的励志名言:“淡 泊明志”、“宁静致远”。明、 次楼龙门枋和大梁枋上以 高浮、透、漏等手法雕凿为 二龙戏珠,渔、樵、耕、读等 图案。背立面(南面)明楼 石柱则镌刻着“伯仲之间 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的联对,其上匾额为“三代 下一人”五个大字。次间额 枋上则雕凿有双凤朝阳, 鹿鹤同寿,麒麟送子,赤虎明寿等寓意吉祥的图 案。隆中石牌坊造型古朴、素雅,雕刻生动形象, 牌坊雕刻的内容对诸葛亮一生功德作了高度的 概括和颂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襄阳“古隆中”石牌坊由于年久失修,已出 现倾斜扭曲的现象。经勘测,东侧次坊向南倾斜 达5度,西侧次坊向北倾斜倾角为2度。东西两侧 次间分别脱榫开裂,西侧脱榫最大偏移量达6~8 厘米,东侧脱榫宽度达2~4厘米。为防止脱榫坍 塌,几年前曾对襄阳“古隆中”石牌坊进行过一 次简易维修,在中次楼龙门枋下分别用两根直 径50毫米的钢管连接两侧立柱与中柱,用以承 载上部构件。明间东中柱南侧一抱鼓用手推动 摇晃不已,所有的抱鼓与石柱间未有任何榫卯 连接。同时,还发现石牌坊的基础部分埋地深度 仅为0.4米。由此可初步推定,抱鼓未起到任何 加强牌坊稳固的作用,由于地基处理得相对简 单,在石牌坊建成之初安全隐患可能已经凸现。 目前,为了从根本上了解古隆中石牌坊的倾斜 成因,必须对石牌坊所处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 调查,从而根治石牌坊病害。为此,我们特作以 下分析,找出病害成因,以便于维修工作的顺利 开展: 1、区域性地质构造资料分析:石牌坊处于 襄广大断裂断带的西南侧,受区域地质构造的 控制和影响,场地周围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场 地区地质构造较简单,内无重大构造带穿越,无 构造活动迹象。场地上覆土层为第四纪残坡 积-冲积的粉质黏土,黏土夹碎石等。表层为填 土,上部为粉质黏土,碎石土,中部为黏土夹碎 石,底部为中等风化灰岩等,强度高,厚度大,地 基土处于相对地层结构较复杂。从整个勘测数 据来看,石牌坊所处的场地未发现不良地质现 象存在,场地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见深层地质 并未对石牌坊的安全构成威胁。 2、水文特征分析:石牌坊场地地下水主要 为上层滞水,由雨水及地表水补给。靠自然蒸发 排泄,滞水主要埋藏于上部填土及粉质黏土孔 隙中。由于场地上部土层为第四纪残坡积-冲 积的粉质黏土、黏土夹碎石,其透水性和含水性 均差,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因此,场地上层滞水 水量较贫,其稳定水位在自然地表下1.4米左右。 根据附近已有建筑经验及对周边环境的调查, 场地附近无污源,地下水对石牌坊无侵蚀性。但 石牌坊东北侧20米处有一水塘,水深约2米,其 地势高于石牌坊,有向石牌坊地基上渗透的可 能,造成基底土层中的水土流失,而导致石牌坊 地层产生不均匀的沉降,这可视为石牌坊出现 病害的一个成因。 3、气候分析:石牌坊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一年四季盛行,雨水十分充沛。由于石牌坊立于 两山之间和谷底,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冲击,冬季 受东北季风袭扰。在风力作用下,顶部三间额枋 受风面积达15平方米,在季风最强时期,额枋承 受的最大风压值为90千克/平方米,也就是说整 个额枋受风阻力为1300多千克,风力作用对石 牌坊造成很大的威胁,而石牌坊底部受风阻力 相对较小,整座牌坊受力显得“头重脚轻”,很容 易因受力不均而发生倾斜。加之石牌坊的基础 部位长期受山洪冲击,导致地表土层流失、松 软,而重达80余吨石牌坊仅靠几根立柱支撑在 不到两平方米的地方,同样容易发生受场地力 学不稳定,而导致场地地基受力不均而发生倾 斜。这应是石牌坊倾斜的主要原因。 4、其他因素分析:东南侧5米处有一停车 场,地势低洼,由于受雨水冲击,护坡水土流失, 可能使石牌坊地基土产生变形;西侧3米处有一 条上山的旅游公路,旅游车辆川流不息。旅游车 辆在行进过程中,对地面的震动可造成轻微的 地震效应,而导致石牌坊结构松散开裂,这些都 被视为是石牌坊倾斜原因。加之,汽车排放的尾 气,含有大量的SO_(2)、NO_(2)气体,及铅、汞等有毒 物质,对石牌坊的侵蚀十分严重,使得石牌坊变 得十分脆弱,容易受损。 现在首要任务是解决襄阳“古隆中”石牌坊 存在的病害。以下仅就襄阳“古隆中”石牌坊的 修复工作谈一些探讨性的意见。 1、对襄阳“古隆中”石牌坊的修复工作要有 明确的指导思想。维修时必须要全面、真实地保 存文物的历史信息和价值,依据《文物保护法》 规定“修旧如旧”的原则以及《文物保护工程管 理办法》所要求的“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 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认真保护 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 文和自然环境,依据国家制定的 相关专业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 并按本项目的价值要求进行修 复。 2、对石牌坊的基础进行有 效处理。首先对石牌坊进行拆 卸,拆卸过程中编号码放,所有 构件应用细柔物体进行包裹好, 防止构件磨损,而破坏构件上丰 富的历史信息。其次是处理好石 牌坊的基础,由于场地地层存在 不均匀性,应加强基础的刚度及 上部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建筑物 产生不均匀沉降。为此,采用人 工挖孔独立桩,钢筋混凝土浇 注。在桩基上做1米厚钢筋混凝土承台,通过整 板浇注,阻止地表渗水、地下水对石牌坊基础的 影响。最后待石牌坊基础处理完毕,按编号顺序 恢复原貌。 3、石牌坊构件归安后,将用高分子化学材 料对破损的石质构件进行黏连。可选用改性环 氧树脂聚合物产品。这种产品的优点在于黏接 性高、不流挂、固化时间适中、不污染石材,耐 水、耐冻融、抗酸碱、耐老化、防火,固化后无毒。 同时还将采用硅酸乙脂(SAE)材料对石牌坊表 面进行防风化保护,因为水环境对硅酸乙脂的 影响不大,且渗透性、透气性好,同时还能增强 石质材料的强度,可以有效地保护石材表面,阻 止外来物质对石材料的侵蚀,还能阻止空气中 的有害物质如SO_(2)、NO_(2)与石材表面接触起化学 反应,起到抗风化作用。 4、加强周边环境改造。通过合理的规划,将 石牌坊东侧的停车场迁移到远离石牌坊的地 方,并对上山的旅游公路路线进行调整,防止机 动车因负载过大,对石牌坊产生震动。同时,在 石牌坊四周开挖水沟,用于疏导雨季山洪的水 量,防止地下水对石牌坊地基的冲击。将石牌坊 周围的水泥地面换成青砖地面,以达到与牌坊 的环境风貌协调一致。 当前,加强对石牌坊的保护,全面落实文物 保护工作,不仅有利于祖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而 且也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是一件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大事。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地研 究石牌坊修复工作,通过周密的计划,综合运用 各种方法,确保修复工作万无一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