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T“桂林山水甲天下,广 西无处不桂林”,说的是广西 风景优美,殊不知,广西美 丽的山水中还蕴藏着丰富的 自然资源。 广西由于地处热带和亚 热带,地形地貌复杂,土壤 多种多样,因此植物资源丰 富,种类繁多。又因第四纪 以来,大部分地区未受冰川 侵袭,形成了动植物的天然 “避难所”,使古老的原始类 群和孑遗种类得以保存下来, 形成了许多植物的发源地或 分化、分布中心。因此,我 们要珍惜它、爱护它,让这 些人文与自然的珍藏更好地 造福人类。$E 1、数万件宝贝让世人惊叹 广西自然博物馆现珍藏着广西岩矿、 古生物、动物、植物标本数万件。动物 馆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有 世界闻名的合浦珍珠;重达5千克以上 的锦绣龙虾;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 瑶山鳄蜥及黄腹角雉、白头叶猴、蜂猴、 熊猴、黑叶猴;海生哺乳类动物重18000 公斤的布氏鲸和具有神奇传说的美人鱼 等。矿物馆中陈列了广西优势矿种的300 余件矿物标本,古生物馆陈列了距今6 亿年前至5万年前的各类古生物化石, 反映了广西地区古生物的发展简史。展 出的有三叶虫、笔石、珊瑚、蜓类、菊 石、鱼类等化石以及各种植物化石,有 引人瞩目的恐龙化石及第四纪大熊猫-剑 齿象动物群化石,有世界著名的巨猿化 石及柳江人化石,以及最新研究的百色 旧石器遗址出土的具有阿舍利工业技术 的百色手斧等。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广西境 内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的巨变,使得广 西自远古以来十几亿年的 各时期地层发育齐全,各 时期地层中所保存的古生物化石,提 示了生物在地质历史长河中进化的历 程。广西自然博物馆收藏的主要化石 有:植物化石鳞木、新芦木、枝脉蕨、 异羽叶等;无脊椎动物化石三叶虫、 珊瑚、苔藓虫、笔石、菊石、腕足类、 三角蚌、褶珠蚌等;脊椎动物化石东 方广西龙、广西亚洲龙、广西原恐齿 龙、扶绥中国上龙、东方石炭兽、鱼 类、郁江原白鳍豚等化石。其中独具 特色的化石藏品为泥盆纪古生物,广西 巨龙、南宁鸭嘴龙和新出土的扶绥蜥脚 类等新属种的恐龙化石,巨猿、犀牛、 黑熊、巨猿、嵌齿象、四棱齿象等第四 纪大熊猫-剑齿象动物以及柳江人、麒 麟山人等古人类化石。 第四纪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 石:广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所形成的大量的石灰岩溶洞蕴藏了 丰富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各时代比 较典型的地点有:早更新世柳城巨 猿洞动物群、中更新世柳州笔架山 动物群、晚更新世柳江人洞动物群、 全新世桂林甑皮岩洞动物群。 2、亿年前化石让广西自豪 要说这几年让广西自然博物馆骄傲 的挖掘和收藏非恐龙化石莫属了! 2001 年8月,在扶绥县那派盆地内山圩镇六 榜村的一片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一具完 整的恐龙化石骨架。这是我国南方早白 垩世地层中首次发现完整的恐龙化石骨 架,也是广西继20世纪90年代初在南宁 市郊挖掘出两县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后, 发现的第三县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 负责那次挖掘任务的广西自然博物 馆副研究员莫进尤至今对那次挖掘记忆 犹新:那派盆地属于中生代东西向构造 挤压形成的小型断陷盆地,白垩纪初期, 盆地里各种生物繁茂,恐龙也毫不例外 地生活在这里。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 有线索这里不时有零星的恐龙化石被农 民在劳作时捡到。到了1994年11月以 后,广西自然博物馆的专家们多次来到 这个盆地,先后发现了13处化石点,其 中有6处位于六榜村附近,但一直未发 现原生地层中产出恐龙化石。经过认真 分析研究专家们认为,在那派村与六榜 村之间约3平方公里之内,并以这个范 围为中心向西南方向延伸的区域是最有 希望发掘出大量恐龙化石的地点。近7 年后,这一预言成为现实,完整的恐龙 化石果然在这个区域出现了。 经过半个月的发掘后, 现场又有了惊人的发现:50 平方米的探方内同时露出两 具恐龙化石,这可是难得的“一窝两 龙”;其中在1平方米的区域内发现了3 个种类不同的恐龙牙齿化石。在这么小 的范围内有如此多的发现,真是罕见! 这一消息立刻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 关注。被称为“恐龙王”的中科院古脊椎 研究所研究员赵喜进,立即带领助手赶 赴挖掘现场。媒体也对此非常关注, 《南国早报》进行了追踪采访,中央电视 台也多次前来现场进行报道。 经过大量的分析研究后赵喜进初步 认为:挖掘出的两具恐龙化石,其中一只 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高蜥臀类恐龙 由于该化石地层属早白垩世,这再一次证 明了恐龙时代后期,蜥臀类恐龙有越长越 高趋势的推论;从两只恐龙的肠骨、耻 骨、肋骨、胸骨的化石特征来看,它们与 世界上已经发现过的恐龙种类都不同,因 此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全新种类;此外,在 恐龙的腿骨化石上可以看见有明显的结核 颗粒,可能是某种病变所致,这对研究恐 龙的病理、死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 解开恐龙之谜又提供了新的线索。他还证 实,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在我国南方发现早 白垩世时代恐龙的完整化石。它为国际学 术界研究1亿年前我国南方恐龙的演化、 分布、形态及当时的生态环境、气候等, 提供了比较完整的化石证据。 如今,这些恐龙化石已运回到广西 自然博物馆待慢慢修复。 3、布氏鲸落户南宁 进入新世纪后,广西先后发现了两 条鲸鱼。2001年5月17日,在北海海 滨搁浅死亡的一头雄性抹香鲸,长18.4 米,重60余吨,高4米。当时号称我 国“鲸鱼之最”,现被制成标本,存放 在上海水产大学新建成的鲸馆中。由于 各种原因这条鲸鱼眼睁睁地被上海水产 大学运走了;还有一条是今年2月北海 渔民从琼州海峡运回来的布氏鲸,广西 自然博物馆费尽心思才得到了这条宝贵 的布氏鲸。 广西自然博物馆生物部主任莫运明 向记者详细讲述了这条布氏鲸的来龙去 脉:今年2月22日上午7时,北海侨 港镇渔民吴老大从琼州海峡附近拖回了 一条十几米长、形如灯笼的布氏鲸。 北海海底世界也对这条布氏鲸产生 了兴趣,但由于鲸太长,海底世界没有 适合的鲸馆收藏,且该鲸死去多日,鲸 体已经高度腐烂,鲸皮保留处理有一定 难度,只有骨架能制成标本,所以他们 放弃了收藏的想法。 莫运明清楚地记得,2月22日是 星期六,当晚10时,广西区畜牧水产 局打电话给他,问是否愿意收藏这条布 氏鲸,莫运明说5分钟后答复。当他请 示了有关领导10分钟后答复要这条布 氏鲸时,对方抱歉地说,广西水产学校 已捷足先登了。莫运明虽觉得可惜,随 着海洋鲸类越来越稀有,得到一条巨鲸 十分不易,但还是十分诚恳地表示愿意 提供技术服务。广西水产学校一听要有 这么复杂的技术,而莫运明对此又如此 熟悉,就放弃了原来的想法。第二天, 莫运明马上布置人去办理相关的手续, 自己则赶赴北海现场。 说来也巧,当时广西自然博物馆 正请了天津的两位专家来邕,协助将 原先就有的一条小鲸鱼骨架制作成标 本,谁知他们刚来第三天就碰到了这 件事,于是两位专家也与莫运明一齐 赶到了北海。据莫运明介绍,巨鲸被 推上沙滩后,他们便对它进行了测量。 经测量,这条布氏鲸长12.6米,最大 体围7米,重量估计不低于20吨。经 判断,此为一头已生育过的雌性布氏 鲸。也要将此鲸解剖处理,然后把鲸 皮和骨架运回南宁制成标本。 就在他们准备动工之时,又遇到了 一些节外生枝的事,幸好有北海市政府 的大力协助,才使这次收藏顺利进行。 经过一周的解剖处理,这条布氏鲸 才被运回南宁。 莫运明说制作标本跟绣花差不多, 要测量好所有的数据并进行记录。测 量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作为与分类相 关的数据,一是作为标本制作时的参 考数据。不仅测量的数据要记录,还 要记录包括时间、地点、采集环境、 采集人等。一些记录内容还要写在标 签上并永远与标本相伴。这些是动物 剥制标本最具价值的部分之一。因为 当我们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这些数 据是最重要的参照依据。而在标本制 作时,若没有制作数据则很难制作出 结构准确的剥制标本。一件没有测量 和记录的剥制标本只能视为普通的供 观赏用的工艺品。从而使标本失去科 研价值。预计布氏鲸的标本要到今年 底才能完成,而原先就有的那条小鲸 鱼的标本已制作完成。 在采访结束时,莫运明向记者感叹 道:我们的每一件馆藏背后都有一段故 事,都有我们的心血! 4、自然博物成为知识宝库 既然广西自然博物馆有这么多令人 叹为观止的收藏,为什么没有多少人光 顾呢?该馆负责人黄志涛告诉记者,一 是没有经费,二是地方太小。 据黄志涛介绍,该馆的镇馆之 宝──扶绥中国上龙是专家们精心挖掘 的一条震惊世界的完整的恐龙化石,长 20米,高11米,因身高远远超过展厅 高度,颈部以上部分只能堆放在地上; 而另一条出土后修复待展的更为巨大的 恐龙化石则无展厅可放,现在还在漆黑 的仓库。而馆里的数万件馆藏,只能拿 很小的一部分出来展出。 广西是个恐龙化石极为丰富的产地, 但是我们的孩子却在自己的家门口看不 到完整的恐龙化石,却只能在千里之外 的北京、上海等地才能看到,这不能不 说是一个遗憾。 再看看他们现有的展厅,这些展厅 虽然有丰富的知识含量,但表现形式却 是几十年一贯制,图片和实物只有简单 的灯光照明。这不要说吸引进入电子和 数码时代的孩子们,连大人也吸引不了。 不是他们没想法,是他们实在没有经费。 据了解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自然博 物馆是一个理想的终身教育机构。二十 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是社会经 济持续增长的首要因素。如果说在农业 经济社会人们渴求土地;工业经济社会 人们渴求资本,那么在经济社会人们最 需要的是知识。为此教育的时间与空间 上进一步开拓,即一个人不论何时何地 只要活着就要接受教育。传统的教育体 制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继续学习的渴求。 人们离开学校后需要从社会教育机构获 得需要的知识,博物馆则是理想的场地。 博物馆具有能满足人们休闲、信息、 传播和教育的功能。一个现代化的博物 馆主要是寓教于乐,引导观众自我学习。 许多由地方举办的博物馆都带有“社区 博物馆”的形态,突出地方的人文与自 然特色,为社区群众服务。在展示设计 中,也多从群众实际生活出发,从科学 上加以解释。此外不论国家级的或地区 性的博物馆在展示主题上都经常涉及全 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例如生态危机、 资源危机,人口问题等等,致使一些自 然历史博物馆在展品保存上由无生命延 伸到有生命,并结合本国、本地区存在 的问题,以唤起人们保护环境,以生命 爱护生命的人文情怀,净化人们的灵魂, 达到物我同舟、天人共泰,即人与自然 的和谐发展。 其实,国内一些博物馆已按照这样 的思路在运行,如上海自然博物馆、北 京自然博物馆以及大连自然博物馆等。 就拿上海自然博物馆来说,它不仅是人 们受教育的地方,而且还是一个旅游景 点。听说自治区政府已在南宁琅东为广 西自然博物馆划拔了一块新址,但愿在 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一个全新的广西 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