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丰碑,叫做李四光 李四光诞辰126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

日期:2019.12.24 阅读数:15

【类型】期刊

【作者】段雯娟

【刊名】地球

【关键词】 学术思想研讨会;姜大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总督察;中国梦;国土资源;战略布局;地质调查;地质工作

【ISSN号】1000-405X

【页码】P78-81

【年份】2019

【期号】第11期

【摘要】为继承李四光学术思想,弘扬李四光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10月25日,在李四光诞辰126周年之际,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办的李四光学术思想讨论会在北京举行。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政委姜大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姜大明指出,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大

【全文文献传递

有一座丰碑,叫做李四光李四光诞辰126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

有一座丰碑,叫做李四光李四光诞辰126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刊记者 段雯娟

为继承李四光学术思想,弘扬李四光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10月25日,在李四光诞辰126周年之际,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办的李四光学术思想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政委姜大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姜大明指出,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大力弘扬李四光精神,推进地质科技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汪民出席会议。开幕式由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主持。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这是李四光为悼念自己一个学生写过的诗句。实际上,这也是他自己为事业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

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他的一生,经历了祖国几次伟大的社会变革。他由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参加了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为繁荣中国近代科学事业,提高地质科学水平,发展地质工作,做出了光辉的业绩。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称赞“李四光是一面旗帜”。

特别是他做出的三大贡献:第一,为我国甩掉“贫油”帽子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李四光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就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建国初期,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地质部长和全国石油地质工作委员会主任,在地质学界“中国贫油论”烟嚣尘上的氛围中,他正确回答了中央关于“走天然石油道路,还是走人工道路”的垂询。他根据多年潜心研究,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理论和战略、战役、战术找油工作的七个步骤,坚信不论海相或陆相,只要有适宜的地质条件便可以形成丰富石油。

据此,他率先提出进行“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摸底工作”,大胆建议并实施了我国石油地质工作"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为我国东部大庆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的发现铺平了道路。发现大庆油田之后,指挥石油队伍南下,沿新华夏系沉降带向华北、江汉和北部湾推进,相继发现了胜利、大港和江汉等油田。在战术找油田方面,他亲自选定华北、江汉平原的突破点和关键井位并打出高产油流。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当时石油资源匮乏的问题。他还十分注重和经常指导大西北、苏北乃至西藏等地的找油工作,派出柴达木石油调查队伍并发现了冷湖油田;他力主在塔里木盆地寻找古生代油田和向浅海进军,皆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回国时,他克服重重困难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玛仪,为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研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拉开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序幕。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和刘杰、钱三强一起作了工作汇报。50~60年代,李四光一直关心着铀矿地质的开展,多次听取找铀队伍汇报、指导工作。他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在我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预测。尤其南岭带的一些铀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著称全国。

李四光在强调构造规律的研究时提出:“关键要把对构造规律的研究与辐射测量结合起来。”遵循李四光的思路,覃慕陶、吴磊伯等经过艰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到“二五”末,我国已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我国核工业发展需要。四十多年来核工业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身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创立地质力学理论。李四光曾讲到:“一切构造形迹都是成群发生的。每一群构造形迹和其他有成生联系的构造形迹群,往往个别形成构造带。构造带与构造带之间,有时存在着构造形迹不甚显著的地块,它们和围绕它们的或半围绕它们的构造带,形成一个整体,构成统一的构造体系。简单扼要地说,构造体系是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和不同序次,但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要素所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

地质力学是我国科学家创立的有重要影响的大地构造理论,是李四光一生心血的结晶。他为寻找我国紧缺的重要矿产资源和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源于他研究中国石炭!二叠纪海水进退。1926年,《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的发表是李四光地质力学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李四光地质力学研究的萌芽吸收了当时国际先进地质学家的思想营养。

他根据中国和东亚的地质构造特点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的地质理论。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李四光率先将力学引入地质构造的分析,发表了《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地质力学理论已具雏型。1962年《地质力学概论》的完稿是他对地质力学理论的总结,并对地质力学的工作方法进行了阐述和说明。地质力学理论的核心是构造体系的思想,他在地球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仍闪烁着光芒。

让李四光精神薪火相传

在此次举行的李四光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在主持中说,今天隆重集会,重温、研讨李四光先生的学术思想,弘扬他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继承他将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工作取向,对于当前我们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地质科技创新,破解能源、矿产、环境、灾害和地球系统科学重大问题,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研究员回顾了他向李四光汇报“评价塔里木盆地油气远景的设计方案”,按照李四光的指示开展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调查和评价,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下,1984年,沙参2井实现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首次重大突破;1990年,又发现了世界级海相特大油田——塔河特大油田和20个油气田,并建立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和油气地质力学理论等。他肯定了李四光学术思想和地质力学理论对我国当今油气资源勘探战略部署的现实意义。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徐勇在发言中说,近60年来,地质力学研究所坚持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地质构造体系为主线,致力于服务解决能源资源的油气、页岩气、铀矿、有色贵金属矿产等地质调查研究、服务重大工程和城镇建设的地壳稳定性评价、服务防灾减灾的内动力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服务生态保护的第四纪与环境地质研究、服务破解重大地质问题的基础地质、极地地质调查研究。近几十年来,在柴达木盆地油气、南方页岩气、南岭铀矿、胶东金矿等调查研究,三峡大坝、大亚湾核电站、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选址,汶川地震等地质灾害排查,地应力、古地磁、岩石物性、区域地质构造、全球气候变化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平女士发言,对李四光纪念馆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在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经过五年的努力,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对公众开放展览表示衷心感谢,期望继续关心、支持地质力学的研究工作,使这门学科得以持续发展,逐渐完善。

在李四光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姜大明、汪民、钟自然、冯长根等向第一批获得“李四光学者”称号的4位相关领域专家及18名杰出地质人才颁发了证书,并进行了李四光铜像重新安放揭幕仪式。

会上,与会代表还参观了经过修缮扩展,重新向社会开放的李四光纪念馆。李四光纪念馆比以往有更多的资料、实物、成果展出,能够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学习李四光,使之成为宣传和发扬李四光精神,传播科学创新思想的教育基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