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李四光故居
张旭
很早就从书本上知道李四光改名字的故事。14岁那年,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叫“李四光”。书上还说建国初期,李四光运用力学对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的研究,创建“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的概念,并预测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存有石油,根据他的这些理论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油田,为共和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来到团风工作后,发现很多名人就出生在我生活的这块土地上,内心相当惊奇,于是就想把身边的名人故居都走上一遍。在这个秋天来李四光的故居看看,心情是非常激动的。
车从团风出发,一路秋风送爽,路两旁的田野里的庄稼都已经收获,只留下水稻的桩子还没有翻耕,颜色有黄有青,在田垅的切割下,一块块的色块像七巧板。错致在田垅上的乌桕树,高大参天,树叶深红,在秋阳的照耀下,远望如一把把火炬,火焰缭绕。几棵未来得及转红的黄叶,只要粘着阳光,也是“满树尽带黄金甲”。田地里还能不时看到一头头安静反刍的黄牛,抬头看着路上的车子和行人,目光温顺,神态安然,仿佛一个个大智若愚的长者在咀嚼时光,品味过往。
从回龙山镇正街穿过,车子突然向右一转弯,就到了李四光的故居。一进三重的瓦房,中间有小天井。故居是后来翻修的,同时作为纪念馆。
故居里的家具很少,有几件非常古朴,四周墙上是介绍李四光生平的文字和照片。李四光五官轮廓分明,目光清澈有神而又深邃,神态安详。
从一间间房子里走过,如同看一部默片,李四光的一生就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墙上李四光的一句话最闪亮:“我是炎黄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品味李四光这个他一时机灵改的名字,觉得他真的有四种光,而且光芒四射。通过写出《地质力学概论》这本书,显示了他的智慧之光;他不相信以美国布莱克威尔教授为首的一批西方学者,断言中国地下无油,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的理论,运用地质沉降理论找到中国的石油,这是他的自信之光;找到石油为国争光,这是他的自强之光;坚持三十年,跑遍祖国的大好山河找到石油,这是他的坚持之光。
出了故居,外面阳光明媚,发现右边一家紧靠故居的农家小院里有一棵柿子树,树叶已然尽落,只留下一串串的柿子,像红灯笼。
这时我突然觉得这位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伯明翰大学博士,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就像中国每一个对土地渴望的农民,也记起一句诗:“为什么我眼里含满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