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年后,沈括的观点被李四光证实

日期:2019.12.25
						

经典背后的故事

鄜、延境内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摘自《梦溪笔谈》

今年下半年,特别是入冬以来,除山东等少数省市之外,全国不少地方的柴油普遍吃紧。仅以重庆为例,驾驶员有时竟要排上十几个小时的队,才能加上柴油。能源危机,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其实早在北宋时期,我国古代文学家和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里,就记载“肤施有油……此物必大行于世”,即延安有石油。然而1914年在延安勘探石油的美孚石油公司,在花了300万块大洋之后却一无所获,美国人由此断定:中国贫油。

1928年,我国年轻的地理学家李四光,在《现代评论》上发表《燃料的问题》,提出“中国许多地方出油并非没有希望”,从理论上驳斥了“中国贫油”的谬论。

1952年8月10日,李四光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第一任部长,随后他主持了全国地质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会议,并布置了全国石油的普查工作。

第二年年底,毛泽东主席把李四光请到菊香书屋,征询李四光对中国石油资源的看法。主席说,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一切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我们确实缺少天然石油,就需要考虑走发展人造石油,或从油母页岩中提取石油的道路。

李四光说:“我认为我国天然石油的前景是很好的。”随即,简要陈述了自己的地质力学理论。他的意见得到党中央的肯定与采纳,并下决心开展大规模的油气勘查工作。

1957年的秋天,国家有组织地对东北松辽地区的油田进行勘探,一批批科研人员从北京来到东北的萨尔图,勘探队员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两次重大挫折,终于在1959年9月26日,第三次探井钻探成功———位于当时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高台子村的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当这股强劲的油流划出一道褐色弧线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远比天上的七色彩虹更加绚丽的景象。这,就是后来的大庆油田。正因为李四光确立了地质力学等学说,才有可能从大庆及全国范围内找到石油和天然气。

而真正发现延安油田的,也还是李四光和他的勘探队。1954年,他们就在延安复杂分散的矿床上勘探,直到16年后延安油田才成功打出油井,形成50亿元的产值规模。李四光回忆说:“看来,我们没有放弃延安油田是对的。而事实证明,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肤施有油’,也是对的!”

经典箴言

暖房里的花总赶不上风霜中的常青松柏,闺房里的小姐、富贵人家的少爷就赶不上千锤百炼的勇士。

———周恩来《跟着新生力量走》

“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

———鲁迅《再论重译》

只知道“刚”的人,难免会被折断;只知道“柔”的人,到头来终是懦夫。

———佚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