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哄抬”欧洲书价
很多人都知道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李四光这个名字的由来。事实上,如果不是李四光少年时代所犯的一个错误,也许被世人铭记的应该是一个名叫“李仲揆”的人。李仲揆是李四光的原名。他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 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 “十四”两个字,由于重新领一张报名表需要另外交一笔费用,他灵机一动将错就错,把“十”改成 “李”。 “四是不能改的,但总不能叫李四吧,于是他又顺手在李四的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作为李四光学生的学生,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院士周志炎对“师爷”的轶事可谓如数家珍,但是对于为什么会在最后加上一个 “光”字,周院士也是一头雾水, “这个他没有对外说过,外人也无从得知。”结果,正是这个美丽的错误造就了这个伟大的名字 “李四光。”少年时李四光其实和地质完全搭不上关系, “为了要造出中国 ‘第一流兵舰’, 15岁的他去日本留学时选修的是造船专业。但是,当时中国没有钢铁不能造船,李四光又转赴英国,学习采矿。可他觉得采矿离不开找矿、勘探,还需要掌握地质学的专门知识,于是,他最终选择了地质专业。”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 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中华大地地大物博,生物标本遍地都是。但当时中国非常缺乏有关理论书籍,这一点也让李四光非常头疼。
好在当时李四光经常有赴欧洲讲学、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于是,他抓住一切出国的机会,动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在欧洲遍求有关地质学、古生物学的二手书籍。 “当时的地质学术中心在欧洲,很多理论书籍也是欧洲专家所撰写,李四光每到一处必大肆投购市场上的二手书籍。结果搞得当时的欧洲二手书市场价格猛涨”。尽管耗费了几乎所有积蓄,但是李四光收获颇丰,目前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内的古生物专用图书馆内很多馆藏书籍,都是李四光当年不远万里从欧洲带回来的。 “南京古生物所能够成为世界三大古生物研究中心之一,李四光先生功不可没。”谈起第一任所长李四光先生千金散尽为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现任南京古生物所所长杨群由衷地赞叹道。
摘自 《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