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让我很快乐”——记第一届李四光优秀学生奖获得者黄可可

日期:2019.12.25
						

“地质让我很快乐”

——记第一届李四光优秀学生奖获得者黄可可

黄可可,2007 年考入我校,攻读沉积地质研究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黄思静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沉积岩成岩过程的化学热力学,现已考取我校“沉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等各种科研项目;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2篇,其它核心期刊论文6篇。黄可可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全岩化学组成的成岩意义”获得评阅、答辩各环节全优的优异成绩。图为10月26日,黄可可在北京大学领奖时与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合影留念。

学生记者 杨晗璐 实习记者 姚鹏程

10月26日下午,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了第一届李四光优秀学生奖颁奖典礼,这是我国今年首设的授予地质类专业学生的最高荣誉,我校研究生黄可可同学作为该奖获得者站在了领奖台上。

优异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基础;独立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等各种科研项目;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2篇,其它核心期刊论文6篇;硕士毕业论文获得评阅、答辩各环节全优的优异成绩……

这耀眼的光环背后是怎样优秀的一个女生?记者日前采访了刚从北京领奖回来的黄可可。

“如果不读地质,我就不会考研”

娇小的身躯、清秀的面孔、温柔的谈吐,也许你很难把这些与一个搞地质的人联系起来,但这就是黄可可给人的第一印象。

本科阶段在西南交大主修材料专业的黄可可,毕业后顺利在深圳一家IT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可就职两年后她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选择了辞职并到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当问及原因时,黄可可讲述道:“我生在贵州,经常在山里跑,与大自然有种天然的亲切感。” 

在贵州美丽山水中长大的黄可可,从小便对各种地质奇观有着极大的兴趣。有一次爸爸带着她到六盘水钟山区大河镇玩,她意外地挖到一个化石,后经中科院鉴定竟是剑齿象乳象牙齿化石,这大大激发了黄可可对于地质的兴趣。2007年,黄可可决定放弃优厚的工作,选择她所爱好的专业深造。纯粹出于一种热爱,黄可可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作为跨专业考研学生,黄可可坦言有很多基础知识完全不如其他本科便是地质专业的同学,所有都得从头做起,困难可想而知。

“可是如果不读地质,我就不会考研。”兴趣让非地质科班出身的黄可可有坚持研究攻读的勇气。

“功夫,一点一滴中去积累”

来我校沉积地质研究院前,黄可可想象中搞地质就是需要经常出野外实践,这让她欣喜不已,还专为此购买了帐篷、SRT(单绳升降)设备等一整套野外装置,可真正来了之后才发现研究是必须要做很多很细的工作。这与她之前的想象差距太大了。“刚开始自己难免会有一些心理落差。”

在现实的失落面前,黄可可的导师黄思静教授给了她很大帮助。“黄老师是一个治学很严谨的人,对每个数据都要求我们一一验证,不能出一丁点差错,而且每份报告他都要亲自写。” 在导师的影响下,黄可可也渐渐忘掉了不能常常出野外的遗憾,逐步养成了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研究工作需要很强的耐心,也许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在处理数据、制图、校对报告、看薄片。黄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大胆设想,小心考证’。”黄可可说道,“正是因为在这些很小的事情中去坚持,自己才真正从中获得知识,才能弥补对地质基础知识的缺乏。一点一滴扎实的功夫其实就是从这些细节中积累起来的。”

对于黄可可的学习能力,黄思静教授很欣赏:“黄可可具有很好的数学、化学等基础,学东西也快,对各学科的知识能很好的融合。”

研二那个寒假,当时大部分人都回家过年了,黄可可和导师还在就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涉及的问题做研究,最终他们共同完成的论文发表到了《中国科学》上。“黄可可做事很投入。”黄思静教授这样评价道。

懂得从点滴中去积累、做事很投入的黄可可自2007年9月以来参与到导师的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课题中,完成了约10万字的专业文献翻译;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2篇,1篇被SCI收录,以第2作者(导师黄思静教授为第1作者)身份发表4篇,1篇被SCI收录;研究生期间获校一等奖学金及校级优秀研究生称号;毕业论文被评选为校优秀毕业论文。这些都成了日后黄可可能从众多申请李四光优秀学生奖的学子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条件。

“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走下去”

虽然对地质研究抱有极大的热情,可是在研三时黄可可的心绪还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浮躁期。那时的她面对着人生的又一个选择,对于是读博还是出去工作一直犹豫不决。毕竟,再继续做研究其实需要很大的毅力,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工作在世人的眼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你准备好了就这样生活?去领受当中的所有的痛苦和欢乐?跨越自己的内心,去包容、忍耐、坚持、探究吗?还有去珍惜值得珍惜的细微处、去付出智慧和精力,在当中领受微微的快意和满足?”黄可可在日记里这样质问自己。

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最终,黄可可还是选择了继续读博,深造这个自己已经涉足这么多的领域。“一件事,十年”,无意中看到的这样一句充满毅力与坚持意味的话让黄可可印象深刻,她说:“做研究时一定要很投入,一定是很快乐的,感觉枯燥就称不上是研究。既然选择了地质这条路,一件事,十年;做研究,二十年,我都一定要走下去。”

也许,正是这样一种热爱与坚持,让黄可可厚积而薄发,最终站在了首届李四光优秀学生奖的领奖台上。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