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李四光
科学家故事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他自幼就读父亲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1904年,李四光被选派到日本留学。1910年,从日本学成回国。之后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发现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
李四光在研究古生物化石期间,在太行山东麓发现了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于是,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他还发现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于是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他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之后又在著作《冰期之庐山》中进行全面阐述。
寻找油田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地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李四光的汇报后,支持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组织科技人员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李四光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西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