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品牌黄梅戏 再现地质巨人李四光

日期:2019.12.25
						

《李四光》剧情简介及其艺术特色

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截取了伟大地质学家李四光一生中确认四纪冰川、考察地形地貌,与蒋决裂、为国找油、预测地震等几个重要人生片段,重点展示了李四光的爱党之情、爱国之情、爱科学之情。该剧虽然写的是地质,但避开了具体地质问题,而是集中笔墨描绘夫妻情、父女情、师生情、同胞情,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民族精神,抒发强国梦想,人物鲜活,情感真挚。

为精心打造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主创人员从多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创新,使该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特色。一是在戏曲结构上进行了新的尝试。该剧反映李四光五十多年的人生历程,要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呈现,必须运用新的戏曲结构。作者在构思时,没有运用铺垫照应等艺术手法,而用“串戏”的方法,将李四光不同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主要方面展现出来,运用“白描”的方式,直接将李四光放在不同的矛盾冲突中进行锻造,让每一场戏都形成一个高潮。由于事件与事件之间没有递进关系和必然的联系,借鉴西方歌剧唱诗班的形式,让唱诗班对环境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多场戏中直接点染环境,叙述故事。二是在音乐声腔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吸收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歌曲和音乐,借以对时代进行渲染。在人物声腔中插入带有方位特色的音乐片断,达到点缀地方区域的作用。同时,还根据剧中人物的年龄特点,进行了声音造型。在配器上运用了多种配器法,不仅色彩丰富,而且抒发了人物情感,烘托出了典型的环境。三是舞台美术在继承中有发展。活动的平台,有传统戏曲“一桌二椅”同样的功能,但处理得更为具象一些,使点染环境的功能更强,也更美观。四是在表演上既保持了黄梅戏的基本个性,又注重了对人物的塑造。黄梅戏表演有着自然真挚、朴实无华,生活情趣浓郁的特点。《李四光》所有演员,特别是张辉的表演,仍然继承了这一个性。同时,更加注重人物内在情感的调动,激发出了人物所应有的真实情感,使人物更显得真实可信。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市文化局副局长

张辉及其主要代表作和获奖情况简介

张辉,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市文化局副局长,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在多部黄梅戏电影、电视剧、舞台剧中担纲主演,曾四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获奖,足迹遍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当今中国黄梅戏界当红首席小生。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曾多次荣获全国全省艺术表演等大奖

主要代表作:黄梅戏电影《孟姜女》、《龙女》、《血泪恩仇录》担任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赊官》(4集)、《家春秋》(22集)、《貂蝉》(6集)、《青楼记》(4集)担任主演;黄梅戏舞台精品剧目《未了情》、《双下山》、《天仙配》、《和氏璧》、《红罗帕》、《女驸马》、《风花雪月》、《李四光》等担任主演。

获奖情况:1990年,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貂婵》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1992年获湖北省戏曲表演一等奖;1994年获湖北省戏曲“牡丹花”奖;1995年获全国黄梅戏“表演金奖”;同年获湖北省戏曲表演新人新作奖和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奖”、“青年金凤奖”;1997年参加第五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华表演奖”;2005年获“湖北省文艺明星奖”; 2006年获湖北省“楚天文华表演奖”;2009年5月获中国戏曲“梅花奖”。

他用“四两拨千斤”

——张辉印象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带头人张辉,上任近三年,剧院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困境,事业蒸蒸日上。剧院每一个重大变革都凝聚着张辉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也是他运用科学发展观,以“四两拨千斤”的理念振兴了剧院。

为了加强剧院干部队伍建设,改变剧院多年干部奇缺的现象,他上任后,广纳贤才,采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方法,选用了一批年轻化、知识化的中层干部,打破了传统用人模式,改变队伍老化的现状,他带领党委、院部一班人,制定引进人才的发展战略,广开思路、多方出击,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精专业的优秀青年演职员,给剧院注入了新鲜血液,大大提升了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

根据剧院发展需要,完善了职能部门,由原来的5个科室增设到8个科室,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完善管理制度,改变了原来那种互不配合、相互推诿的混乱局面,形成了各部门工作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良性发展趋势。

2007年,为提升剧院的竞争力和知名度,邀请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琼加盟,通过强强联手,使剧院在黄州、黄梅掀起了一股黄梅戏热,每地十场的演出,场场爆满,观众反响强烈。这一年的华北油田、长安大剧院、中国航天城、山西的王庄煤矿演出,无不展现出名人加盟思路的效应。名人加盟,扩大了剧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使所到之处,让观众了解了黄梅戏的发源地和湖北省黄梅戏剧院。

为了着力提升黄冈文化的软实力,打响黄冈的戏曲艺术品牌,张辉始终把精品剧目生产放在剧院工作的重点来抓,带领剧院演职员,在传承传统黄梅戏的同时,开阔发展思路,更新发展观念,积极探索创作、生产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又有广阔市场的精品剧目的新路子。2008年,克服重重困难排演了剧目《碧玉簪》、《五女拜寿》、《生死板》、《状元与乞丐》、《爱在天堂》、《昭君出塞》。

2009年,为打造精品剧目《李四光》,冲刺国家级大奖,邀请了全国知名的导演余笑予及业内一些艺术精英加盟,6月份《李四光》进入投排,经过为期2个多月封闭式连续排练、精心打磨,已作为湖北省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的重点参赛剧目,并于9月5日至7日,在黄冈职工活动中心公演。《李四光》在黄州的演出,受到了市领导、团风县领导和广大黄州城区观众的热烈好评。

《李四光》的成功演出,充分体现了张辉运用“四两拨千斤”理念,把握黄梅戏精品剧目命脉,紧跟时代步伐,创新黄梅戏艺术所取得的一大成果。《李四光》还将于9月16日参加在湖北剧院举行的湖北省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它将进一步推动剧院的迅猛发展。

为了把黄梅戏发扬光大,剧院在张辉带领下,举办了两届“四·一八”全国黄梅戏戏迷联谊会,在黄梅戏戏迷和专业院团中建起了一座连心桥。吸引了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近600名黄梅戏迷相聚在黄冈,给戏迷提供了交流、切磋平台的同时,也拉近了剧院与戏迷间的距离,使剧院在众多的戏迷心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展现了剧院的艺术魅力,扩大了剧院的吸引力,宣传了湖北黄梅戏。

与黄冈企业联姻,使“四两拨千斤”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挥。他不断与企业老总洽淡,三年来,剧院与电信、移动、烟草、消防、交警、两税成功合作,利用自身的黄梅戏优势、人才优势,为他们创作排练演出,宣传企业部门品牌节目,到全市巡回演出,受到各县市观众的一致好评。创作的节目参加了全国的烟草汇演;《爱在天地间》获全国汇演一等奖;为交警创作小品《铁血警魂》获全省汇演一等奖。由于取我之长补他之短,使以上几家的文化宣传氛围更浓,尝到甜头,由于和企业联姻,为黄梅戏发展增加了资金投入,增加了剧院的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扩大了联姻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丰富了职工们文化生活,收到了好的社会效果。剧院成立二十年,前十七年的演出场次最多的年份只有90多场。短短的这几年,演出场次不断攀升, 2007年演出118场,收入60多万元;2008年,演出138场,收入126万元。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全员进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精神,剧院于今年6月20日全面启动进入基本养老保险程序,一方面争取政府支持,另一方面动员生活好一点的同志对特殊困难户给予帮助,从6月12日到6月30日,剧院全员进入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使演职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有了保障从而调动了演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剧院凝聚力和向心力。

张辉一再强调:“对剧院的发展要敢想,不敢想就什么事也做不成,只要你去想了、去做了、去努力了,所想的事情就一定能办成。”回顾三年奋斗和拼搏,剧院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所提出的设想一一得到落实:中国黄梅戏大剧院的立项和剧院改革发展,在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剧院改革发展的问题,市委为剧院的改革和发展专门发文。剧院要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有了支持,剧院才能甩开膀子谋发展。2009年,市委、市政府一次增加拨款170万元,解决剧院财政困难和支持事业发展。

2009年,春晚至元宵节,张辉应邀相继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锦绣梨园板块中演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在文化部春晚上演唱黄梅选段《和谐才是一家人》;元宵节和祖海演唱新编《凤阳花鼓》,作为湖北文艺界唯一一位赴人民大会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的戏曲骄子,受到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09年,张辉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5月18日在浙江杭州参加中国第二十四届“梅花奖”大赛,并一举夺得“梅花奖”。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和主政三年的励精图治,终于圆了张辉的梦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