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爱心 点亮希望
2019年的夏天,对于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高洲乡高滩小学和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五云镇五云中心小学的45名师生来说,注定意义非凡。
来自革命老区的他们,受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邀请,于7月22日~8月2日分别参加了以“弘扬李四光精神 探索地球奥秘”和“弘扬李四光精神 探索海洋奥秘”为主题的地质调查科普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扶贫先扶智。为贯彻党中央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自然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持定点扶贫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的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文献中心)根据自然资源部扶贫办建议,组织青岛海洋所、实物资料中心、地质力学所、地质所、中国矿业报社等单位开展了此次地质调查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公益活动,以广泛弘扬地质文化、普及地学科普知识,为贫困地区学生搭建知识平台,提高定点扶贫地区青少年科学素养。
圆梦北京,开启探索地球的梦想
7月22日下午,中国地质调查局文献中心五层多功能厅掌声不断,热闹非凡。原来,这里正在进行“弘扬李四光精神 探索地球奥秘”2019年地质调查科普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开营仪式。
“感谢中国地质调查局各单位的公益资助,让我们来到从小向往的首都北京。你们曾很多次走进我们的校园,不仅带给我们知识,还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心系赣南老区,情暖乡村教育,你们用爱心和知识点亮了乡村孩子的梦想,这份真情,我们将永远铭记。” 五云中心小学六年级方钰同学在发言中说。
活动现场
如果说开营仪式是美好的开端,接下来的研学活动可谓精彩纷呈。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对研学线路、课程设计、接待安排、安全保障等环节进行了反复考察和论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了研学旅行的趣味性和研学实践的知识性。
在文献中心,同学们系统学习了中国地质调查百年的历史和成就,见识到了地质科学的博大精深,明白了“经济建设,地质先行”的意义。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同学们开启了岩石认知之旅,参观了大型标本园,直观地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矿物,并通过显微镜探索了微观世界里的矿物。在天安门广场和国家博物馆,同学们感受到了气势磅礴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宝玉石鉴赏课程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了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珍贵且美丽的宝玉石,同学们在展柜前流连忘返,惊叹不已。在地质力学所,同学们参观了李四光纪念馆,感动于李四光爷爷从少年励志到忠心报国的光辉一生,并立志要继承李四光精神,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在北京大学,跨过状元桥、走过未名湖、观过博雅塔,置身于百年名校,同学们心生情愫,无限憧憬,并以此作为努力学习的目标。在地质所,同学们知道了地质云,认识了“会飞的恐龙”,聆听了地球的童年,参观了实验室,见识了地质科学里的高科技。在国家体育馆,同学们亲身体验到了科学和艺术的完美融合,感受到了更高、更远、更强的体育精神。
“在北京研学的日子,是我最快乐、最难忘的时光。我见到了许多大山里看不到的东西,学习了有关地球科学的知识,知道了地球内部的很多奥秘,也感受到了地质科学家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一定努力学习,长大后当一名地质人,为国家做贡献。”在离开北京前,五云中心小学的肖淳文同学在研学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言,立志要成为有用的地质人才,继续探索地球的奥秘。
逐梦青岛,立下心向海洋的誓言
7月29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文献中心)主办,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的“弘扬李四光精神 探索海洋奥秘”公益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在美丽的青岛拉开帷幕。来自五云中心小学的10名小学生和青岛市市南区的10名小学生以拉手结对的方式同吃住、同研学,开始了为期5天的海洋主题研学活动。
对于抬头见山的赣南孩子们来说,大海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而承办方周密细致的活动安排,从知海、爱海、亲海、探海等不同角度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海洋的热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青岛奥帆基地博物馆和青岛市规划馆的国情市情教育及海洋权益主题研学,青岛海底世界、青岛贝壳博物馆的海洋生物主题研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主题研学,蓝谷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关海洋资源和海洋探测的主题研学,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教育和海洋环境研学,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和滨海一线的野外科学实践体验……每条线路,每个课程,一波比一波精彩。特别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设计的可燃冰研学环节,通过亲手触摸可燃冰、亲眼观看可燃冰燃烧等体验活动,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无限好奇和探索海洋的激情。
“开学后,我要把研学学到的海洋知识分享给同学们,让更多的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海洋的奥秘,值得我们永远去探索。”五云中心小学五年级陈祖康同学在研学手册上郑重地写下了他的感悟,立下了心向海洋的誓言。
别样课堂,地调科普带来不同的体验
研学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需要把各环节知识点融入到有趣的实验和活动中,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望,愿意并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文献中心)长期致力于城乡共建和科普进校园、进乡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多种形式的科普传播模式。
“在此次活动中,老师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的小游戏,带领我们走进矿石的世界、恐龙的世界、地球深部的世界、海洋的世界……让我们认识到了地质科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矿物矿石独特的魅力。这种别样的课堂给了我们最好的文化知识传授。”高滩小学谢雅琴在她的研学手抄报上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了她对地调科普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喜爱。
“研学旅行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教育。在移动的课堂里,通过生活体验、环境体验、游戏互动、主动参与等多种‘玩’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研学过程中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既能够直观印证孩子们学到的课本知识,又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体验,在感悟中升华,真正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扎实。”五云中心小学校长钟丽丽认为,对孩子们而言,别样的课堂更有吸引力。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山路,就会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有座雄伟的天安门,非常壮观。我对妈妈说,我多想走出大山,我多想去看看……”这是高滩小学五年级学生王凤霞曾经在日记里写下的愿望。这个在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长大的孩子,对大山外的北京城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在北京研学结束的时候,她把这首隐藏在日记里的诗歌做成了一张精美的感恩主题手抄报,并在结尾写道:感恩前行中遇到的你们,短暂的研学旅行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忆,也将激励我未来人生发奋图强,成为更好的自己,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盛夏,万木皆葱茏,希望在生长。我们愿做守护者,用知识和爱心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