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住所迎地质之光

日期:2019.12.25
						

走进湛山二路1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质之光四个大字,它们出自李四光之手,是对李四光一生最好的评价,也是可以算作李四光对这栋别墅的“回馈”。进入展室,李四光的著作和故事缓缓道来,先后四次在这里疗养的记录,似乎能够看到他在望远镜前俯视岩石的身影。一转身,又发现了诗人柳亚子的踪迹,在青岛,他留下了诗篇,在湛山二路1号,他也留下了踪迹。

柳亚子:

游青岛留诗篇

海滨风物信佳哉,缭曲登临往复回。

可惜不逢炎夏节,冰肌玉骨照人来。

“晨游海滨公园与海水浴场”,柳亚子忍不住赋诗一首,这是1934年深秋的一天。

在此之前,柳亚子还游览了崂山,并作诗:

《游崂山》

海上神仙事渺茫,崂山金碧尽辉煌。

燕齐迂怪君休诮,谡谡松风夹道凉。

《华严寺中百花争卉前所未见》

争春杂卉睹华严,郁李辛夷取次翰。

开到酴醾华未尽,珠海蓓蕾耐冬残。

柳亚子(1887年~1958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现代诗人,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权,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字亚子,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和民主主义革命家。早年加入同盟会,并组建了著名的文学团体“南社”,南社1909年11月23日成立于苏州,活动中心在上海,发起人便是柳亚子,并作诗:“寂寞湖山歌舞尽,无端豪俊又重来。天边鸿雁联群至,篱角芙蓉晚艳开”。他还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

47岁那年,柳亚子已经度过了险遭逮捕的风波。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他遭迫害被搜捕,“以匿于复壁得免”。在夹缝中生存下来,柳亚子寄情于诗,1934年,拖家带口北游京津,路过山东,先到济南泛舟于大明湖,后到齐鲁大学演讲。顺路来到青岛,“游劳山(崂山),往海滨公园,遂至海水浴场”,留下了足迹和诗篇。

或许是出于“不逢炎夏节”的遗憾,1956年夏,柳亚子再次来青,住在了湛山二路1号。匆匆来,匆匆去,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

李四光:

四进别墅,留下巨作

柳亚子走后,1957年,湛山二路1号又迎来了一位贵客:李四光。

在李四光入住之前,这里曾以贺清别墅为名,李四光来了之后,光辉立现,这栋小楼便以李四光故居为众人所知了。

地质之光展览馆里,有三张照片打动了记者,一张是1957年,李四光与夫人许淑彬、女婿、外孙女邹宗平在海水浴场游泳,一张是李四光与夫人、外孙女在楼前的合影,一张是他会见山东地质学院筹备工作人员,地点同样是在湛山二路1号别墅前。黑白照片记录了李四光的踪迹,也为这栋小楼增添了浓郁的名人色彩。

李四光(1889年~1971年),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李四光这个名字,是后来李仲揆去上学的时候,需要填写报名单,李仲揆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随手就写了个“十四”。他马上便发觉填错了,可是又舍不得再花钱买一张报名表,于是把“十”改成“李”字,可“李四”这个名字不好听,一抬头他看见堂中上方挂着一块大匾,上写“光被四表”,便灵机一动,在“李四”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光”字。从此,李仲揆又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叫“李四光”。31岁之前,他求学于日本、英国,将毕生所学带到中国。然而,社会的动荡让他于1948年到伦敦开会时,差点不能归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伦敦,这一年,对李四光来说是双喜临门,女儿李林与邹承鲁在英国完婚。三人后来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门三杰”,无上荣耀。巧合的是,孙道临主演的电影《李四光》中,李四光从女儿的口中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景,就是在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取的景。

1950年,李四光回到祖国,扛起中国地质事业的重担。然而,60多岁的年龄已经无法承担过劳的工作,病痛袭来,1957年,李四光因病住院,出院后来到青岛疗养,这是李四光与青岛的初次相识。

“湛山二路1号原来是太平角一路16号,1953年4月拨给卫生部青岛疗养院,楼一座,平房一座,面积共452平方米,供休(疗)养用,后来调拨给青岛市交际处,小楼的使命是负责接待省部级领导”,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告诉记者,而李四光的踪迹便是鲁海先生在青岛疗养院疗养时得知的。

住在青岛,李四光以职业的眼光审视这座城市,并得出青岛“适于研究”的结论。3个月短暂的休息后,李四光离开青岛回京。1958年6月,他再次来到青岛,并会见了苏联地质学家柯西金·纳吉英纳。此后,又两次来青,他都不忘工作,1961年,他还登上我国第一艘现代化海洋调查船“金星号”对我国渤海区域进行考查。1962年,第四次来青,李四光兑现了青岛适于研究的预言,《地质力学概论》出版,同时,编制出北半球地质构造体系图,创立新理论“地质力学”他是他地质力学方面的代表作,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从那时到现在,古朴的石楼里,一直散发着地质的光彩。

本报记者张文艳

太平角老楼故事多还有仨楼将开放

以前走进八大关,来到太平角,眼巴巴地望着一栋栋小楼“眼馋”,门口冷冰冰的“游人止步”四个大字,将人拒之千里,也让来到这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失望而归。继花石楼、公主楼、蝴蝶楼之后,湛山二路1号地质之光展览馆开放,将来还有三座别墅也要揭开神秘的面纱,它们纷纷向游人打开大门,让更多的游客和市民了解这里的历史,感受海滨之美。

在地质之光展览馆内,包括湛山二路1号在内的七处特色别墅已经做成模型,其他六处分别是:

1.太平角一路9号:英国驻青岛总领事官邸(未开放)

英国乡村别墅,砖木结构,建于1940年,由中国建筑师张新斋设计。原业主为英侨克兰姆斯,1940年他从同胞傅道孚手中购得该片土地租用权并营造住宅。1946年后一度转入英国驻青岛总领事署名下,作为总领事官邸使用,时任此职的高贺禄曾在此居住。

2.太平角一路12号:挪威、荷兰领事馆(未开放)

约建于1925年。原业主为美国长老会牧师卜有存。1938年和1948年,挪威驻青岛领事馆曾两度迁入此楼办公。1948年11月,芬兰驻青岛领事馆亦曾迁至此楼办公。楼体两层,房屋建筑面积约400㎡。

3.湛山二路2号甲(未开放)

欧式别墅,砖混结构,建于1925年,由德国建筑师哈林斯设计。原业主为美侨谭育甫。楼体两层,房屋建筑面积353.14㎡。韩乐庭主任告诉记者,年底房租到期,小楼将收回整修,也向游人开放。

4.山海关路21号:蝴蝶楼(已开放)

折衷主义别墅,砖石木结构,建于1934年,由中国建筑师刘耀辰与俄国建筑师拉夫林且夫设计。原业主为俄侨玛丽·达尼列夫斯基夫人。1935年,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的电影《劫后桃花》以此楼作为主要的取景地。楼体两层,房屋建筑面积约463㎡。

5.居庸关路10号:公主楼(已开放)

北欧田园别墅,砖木结构,建于1941年,由俄国设计师尤力甫设计。原业主为德侨萨德,地权系从孙天目手中购得。此楼民间习称“公主楼”。据史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丹麦阿克瑟王子携妻子玛格丽特公主曾访问青岛,公主楼与这次访问在青岛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故事,更给现代的人们平添了一份追溯历史的兴致和浪漫的遐想。

6.黄海路18号:花石楼(已开放)

欧洲城堡式别墅,砖石木结构,建于1930年,由中国建筑师刘耀宸主导设计,王云飞、方信懋、王义鹏参与设计。该建筑原为俄侨涞比池的私人度假别墅,后传其夫人沃维·涞比池继承,1936年易手英国保险商埃非哈里斯所有。因楼体以花岗岩砌成且多以滑石和鹅卵石装饰,故称“花石楼”。

(建筑资料由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提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