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揭面纱

日期:2019.12.25
						

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1日对外开放。 本报记者孟达摄

在地震体验屋内,能感受到八级地震。 本报记者孟达摄

6月1日上午,位于太平角湛山二路1号的欧式别墅正式对外开放。这幢总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的庭院,被打造成以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据介绍,这幢小楼因为李四光和柳亚子的入住而声名鹊起。当天,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平女士也来到了开馆仪式现场,回忆了以往的岁月。她透露,李四光的著作《地质力学概论》就是在这座小楼里完成的。据悉,这也是国内第三个规模较大的李四光展览馆。

李四光、柳亚子住过

经过近一年的改造,位于太平角湛山二路1号的欧式别墅,于6于1日正式对外开放。这幢总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的庭院,将被打造成以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作为太平角八大关区域可以与花石楼相媲美的花岗岩建筑,它也是该区域揭开神秘面纱的第四座欧式别墅,前三座是花石楼、公主楼、蝴蝶楼。

据青岛市机关事务局相关负责人韩乐庭介绍,展览馆是一处极具历史和人文价值的建筑。该建筑是一栋风格独特的欧式建筑。“我国地质事业的领导者、开拓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著名诗人柳亚子等先后在此居住、工作,并留下绚丽多彩的动人故事和宝贵遗产。据介绍,柳亚子来青期间,曾留下三篇关于青岛风光的诗篇。李四光曾四次来到青岛,均居住在此,居住时间累计长达两年,并在此写下著名的《地质力学概论》,对世界地质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悉,展览馆主建筑为二层欧式别墅,建筑面积405平方米,室内一楼设有李四光展厅、柳亚子展厅;二楼设紫薇讲堂。院内设有科普长廊和地震体验屋等。

外祖父写作历历在目

在当天的开馆仪式上,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光亮相。记者了解到,从1957年到1961年,李四光曾经四次来青在此居住,邹宗光也跟随着外祖父在青居住。“55年了,我曾经在这个院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如今这座建筑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让我感觉非常欣慰。”邹宗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不已。

看到展馆中的照片,邹宗光回忆起了过往场景,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在她的脑海中逐渐清晰。印象中,她记得外祖父在房间里坐着写文章,记得外祖父在警卫员的陪同下在周边散步……邹宗光说,外祖父散步的时候也经常思考问题。警卫员手里拿一小马扎,跟着外祖父出门溜达,每当想到什么,就口述给警卫员,做好记录。等到回到家,会根据记录整理出来,形成文稿。

邹宗光透露说,外祖父非常喜欢大海,并且非常具备做水手的潜质。“我外祖父以前还跟我们提过,想要造出坚船利炮,来增强国力。”邹宗光笑着说,以前他们曾经跟着出海一周,他们都有一些晕船症状,但外祖父一点都不晕船,笑称自己可以做水手。听闻青岛要设立李四光展厅的时候,邹宗光非常激动,并且将李四光的珍贵手稿捐了出来。记者了解到,展厅内的绝大多数展品,来自李四光的孙女邹宗平和李四光生前工作的中国地质力学研究所的捐赠。据悉,这也是国内第三个规模较大的李四光展览馆。

孩子们节日收特殊礼物

“李四光爷爷从小刻苦认真,老师不在的时候,依然能够独自学习。”今年12岁的黄宝伊是青岛朝城路小学六年级二班的学生,也是李四光中队的一名成员。记者了解到,2004年9月份,由国土资源部牵头,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和环境保护部和教育部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创建李四光中队。青岛市于2006年在朝阳路小学建立了“李四光中队”,该中队是青岛市唯一的“李四光中队”。目前,李四光中队已经有5000多支,成为宣传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做保护地球小主人的重要力量。

“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个特别有意义的儿童节礼物,我们希望可以将李四光精神发扬光大。”在今年3月份,邹宗光曾经来到青岛,并且和李四光中队的成员们一起座谈。如今,受邀来到地质之光展览馆,成为第一批来访者,孩子们都非常开心。本报记者郝园园

体验八级地震来袭,墙上画作掉落

在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内,还有一座地震体验屋。当天,记者走进地震体验屋进行了一番体验。记者看到,体验屋内设置有沙发、书架、桌子等,周边墙壁非常柔软,并且设置有把手可供市民控制住身体。地震级别从四级逐渐过渡到八级,随着地震级别的不断增大,人体感觉越来越明显。等到八级地震的时候,屋内书架上的书籍、墙上挂的画作和屋顶的灯都掉了下来,让人心中一惊。当然,这些掉落的东西被一根线牵引,并没有真正掉落到地面上。想来体验一番的市民大可不必担心。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震体验屋由运动平台、液压机构、小屋装饰、控制系统、特效系统等组成,通过一个六自由度的液压缸运动,真实模拟地震横波、纵波、面波。该展品观众互动参与,以模拟地震灾害的多个等级变化灾害效果为主线,突出展示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对地震加以防范并应采取的自救措施等。记者看到,展品结构简单,模拟环境形象逼真,运行可靠。

本报记者郝园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