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严谨求实创新

日期:2019.12.25
						

编者按: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新中国地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创立地质力学,探讨了我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对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事业的发展贡献巨大。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的《李四光》一书,介绍了他追求创新、严谨务实的科学奋斗历程,及其一生与祖国命运相连、科学报国的高尚品格。本期推出一组由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撰写的读后感,与读者分享李四光的科学理想和爱国热情。

张军涛

李四光一生博学广知,涉猎地学多个领域,在地质力学、第四纪冰川、蜓科划分与识别、铀矿地质油田地质,以及地热地震预测等方面有很高造诣。读完《李四光》后,我又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尤其是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时所表现的科学精神,更让我敬畏,使我深思。

1921年,李四光在河北邢台地区进行地质调查时,通过一个圆滑、低小的孤丘,散布旁边的众多漂砾和带条痕的砾石,以及凸出地表的圆丘等细微线索,认为华北存在过第四纪冰川作用。因此,他在英国《地质杂志》上发表了《华北晚近冰川作用的遗迹》。

一石激起千层浪,论文引起了长达数十年的论战。此前,国外著名地质学权威李希霍芬在中国华北、华东等地做过地质调查,其考察报告中只字未提第四纪冰川,也就是说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另外,传统观点认为,第四纪中国所处的纬度过低,已经接近热带,气温不能下降到形成冰川的程度,而且气候干燥,华北地区甚至沙漠广布,没有足够的降水量,难以形成冰川。

李四光并未退缩,敢于向洋权威和旧观点挑战,不断寻找新证据。他说,无人能希望仅从理论上的争辩得到真理,任何搞清这个问题的尝试,都必须在野外进行。他分别在太行山东麓、大同盆地、江西庐山、安徽黄山等地发现了一系列冰川作用的痕迹。“从长江下游所观察到的许多现象,迫使我提出在该区某些地段有更新世冰川的结论。我们的论据从根本上不同于那些所谓的正教派的观点,他们是科学的怀疑派,拘守旧念。这些观点只能使人墨守成规,脱离客观规律。”1938年,他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中部之第四纪冰川》一文,论证了中国西部冰川分布的证据、分布情况和冰期。在详尽的事实面前,一些原先对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持怀疑态度的学者逐渐转变态度,承认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

在这场论战中,虽然大多数时候孤军奋战,但李四光秉承谦虚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不惧权威,开展野外考察,搜集充分的事实证据,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使我国的第四纪冰川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杨尚昆同志在纪念李四光100周年诞辰的讲话《学习李四光》中称赞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科学遗产,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谦虚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推及我辈,从事李四光未竟的事业,是否也应具有李四光的科学精神?是否也能通过蛛丝马迹,探寻真理所在?是否也能不拘泥于旧观点,不畏惧权威,勇于创新?是否能坚持信念,矢志不渝,维护真理?是否有严谨的态度,开展大量野外现场工作,善于在野外现场工作中发现事实依据。科学精神的真谛也许就是这些。谦虚严谨、求实创新——这是我们需要的精神。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