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情未了
6月18日上午,一代地质大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孙殿卿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享年98岁的孙殿卿院士安卧在鲜花丛中,遗体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这位著名地质学家的大幅遗像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深情的目光似乎依然凝望着他深爱着的大地与青山。 被誉为我国地质力学学科发展旗手的孙殿卿院士走了。但是,他留下了地质科学研究的闪光思想、创新理论、开创性成果和奠基性业绩。 孙殿卿院士从东北的松花江畔走来,在近八十年的科学探索中,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地质事业。这位我国地质事业大师级的著名科学家,是李四光教授的得意弟子,从地质力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到地质力学方法的科学化与系统化,处处留下了他闪光的学术思想,为我国区域构造分析和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成为我国区域地质调查的开拓者之一。作为我国石油地质的著名专家,他对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地质规律和找油勘查的突破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出了我国油气地质勘查战略部署意见,总结了构造找油的详细步骤,继承并发扬了李四光的学术思想。 他还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学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中国第四纪可划分为六个亚冰期,第四纪下限约在340万年左右的见解,并建议用冰川气候学的观点来划分第四纪地层,这些理论和观点得到同行推崇,在国内外地质学界有很高的声望。 作为我国地质科学卓越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孙殿卿院士生前先后担任过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他培养的学生已成为我国各个时期地质工作的骨干。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孙殿卿院士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创新地质力学。他的弟子和同事告诉记者,这位地质大师在年逾八旬、视力下降的情况下,仍为实现李四光教授的生前宿愿,带领一批地质工作者完成了《地质力学方法与实践》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了七部高水平的系列专著和《全球构造体系纲要图》,把地质力学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为地质力学发展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近几年,这位年近百岁的科学家仍亲自指挥《全球构造体系图》的编图工作;在病危期间和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发展地质力学,恳切希望有关领导和部门更加重视、支持、保护我国科学家自主创立的地质力学,嘱咐同事和弟子们继承、发展、创新地质力学…… 青山踏遍情未了。孙殿卿院士的同事和弟子们用一幅长联概括了这位地质大师的人生历程:“跋山涉漠勘探石油宝藏七十余载功垂史册,沥血呕心拓展地质力学一代大师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