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礼堂文艺青年约会地终成社区影院

日期:2019.12.25
						

$F编者按$E $T地处羊肉胡同里的地质礼 堂,虽然门口的路很差,下雪后还 很泥泞,而且售票的地方也有点 破败,却以经常举行首映式而出 名,并且是成长于上世纪八十年 代的文艺青年看电影的优选之 地。制作精美的“四季影迷卡”,不 仅给地质礼堂带来了票房,还有 因特色经营而树立起的影院形 象。地质礼堂正是以自己独特的 方式在电影不太景气的年代里培 养出了一批“私宠”观众。$E 感悟 北京 “革命宣传阵地”也追求多元审美情趣 在采访地质礼堂年近八旬的老 职工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就是:“那时候和现在可不一样。”那 时候的地质礼堂主要还是举办歌舞 晚会的地方,电影不过是小小插曲; 那时候的电影很多都属内参片,非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难得看见。 而从那时候到今天,时间也刚 刚过去五十年。但这五十年,从内部 礼堂到综合性娱乐场所,地质礼堂 已脱胎换骨。如果说五十年前还是 一块“革命宣传阵地”,现在它已放 开手脚迈出了搏击市场的脚步。革 命影片《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牌 子紧挨着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 电影售票处紧挨着歌厅和广告公 司。但这些只不过是静态组合,更加 丰富的还有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 连着六个通宵的电影晚会,是春节 京城娱乐消费的一大亮点,以及历 时19天的世界经典影片回顾展,和 除了带来票房,还因特色经营树立 起了影院形象的“四季影迷卡”。 种种现象归纳起来,便勾勒出 了影院个体改造的脉络。影院不再 捧着国家机关的饭碗过活,而成为 电影制片、发行等成果得以表现的 终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与国际接 轨,影院不容忽视与取代的地位和 作用还将突显。但对影院来说,目前 的大环境又是困难的,家庭影院的 出现、电影票价居高不下,都令影院 尤其是老影院举步维艰。在一篇关 于电影现状的论文中,作者经过统 计发现,目前我国大约6000家电影 院中,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六七十 年代建造的,设备陈旧且多为单厅, 放映效果差,服务质量低。论文作者 还列举了其在地质礼堂观看一位年 轻导演的处女作时的状况,说:“上 千人的大厅里只有7名观众,就像 散落在影院中的‘北斗七星’,显得 冷清、空旷,难以体验看电影的那种 温馨与浪漫。”采访中,售票员也告 诉记者,除了大片的票房情况较好, 平时放映小电影几乎都不用对号入 座,因为人实在太少了。我们进入正 在放映香港新片《头版头条》的地质 礼堂,里面果然人迹寥寥。当然,上 座率和所放映的电影关系密切,如 果上映的是大片,肯定不会出现这 种局面,但类似情形还是让人担忧。 电影界显然早就意识到了危 机,为了加强战斗力,宏观的影院改 造工程也已启动,这就是院线制。所 谓院线是指由电影院组成的经营联 合体,加入联合体的影院在同一时 段放映同一影片,地质礼堂正是央 视三维世纪院线的成员之一。院线 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形 式电影院的发展,即院线所拥有的 小型多厅影院的数量,院线之间的 激烈竞争已经围绕着电影院的归属 而展开,于是上规模、效益好的影院 成为各条院线争夺的宠儿。 更多现代化影院不断落成,老 影院也在积极更新,试图吸引更多 的观众。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北京有 60余家影剧院、50余家夜总会和娱 乐城,我想,在这样一座多旋律的城 市里,人们已幸运地拥有了多元化 的审美情趣和娱乐方式。这座城市 因为有了这些活泼的去处而变得有 趣、快乐和更有活力。 地理发现 老礼堂的“香”从小胡同里一路飘出 久闻地质礼堂大名,却听说它 坐落在一条破落的小胡同里。实地 一走,果然如此。远远地,在西四大 街上就已能看见其四字招牌,于是 按指示拐进胡同。虽然西四大街上 的店铺家家窗明几净,颇显繁荣,这 一步之隔的小胡同里却凌乱、老旧。 穿过一个工地,一栋崭新、气派的大 楼拔地而起,让记者一阵惊喜,但很 快发现大厦上俨然写的是“地质博 物馆”。再往里走两步,街道对面一 栋灰白色的二层小楼局促地栖身于 博物馆高大的身影下,体积只有博 物馆的三分之一大,正是名声在外 的地质礼堂。 安全和音响堪称全市第一 地质礼堂虽不雄伟,却用了整 整三年时间来翻建,集中了当时最 先进、时尚的元素和技术,共有地上 三层和地下一层。外观仍然延续庄 重、内敛的风格,墙体朴素,几乎没 有装饰,显得平易近人。楼前有块停 车场地,“如果有大的团体包场,还 会有上百辆的车位,因为我们离部 机关停车广场近,这是我们的一大 优势。”礼堂票务部经理李明向记者 介绍。 进入大堂,却发现风格骤然变 得豪华,“这个大堂的宽敞在老影 院中可说是首屈一指”。大堂内最 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典风格的 旋转楼梯,顶部一个高达6米的巨 型豪华吊灯袅袅垂下,圆柱形的金 属彩色灯饰光彩夺目,红色花岗岩 地砖与转梯色泽一致。“所有墙壁 都采用对人体无害的环保型壁 纸。”李明在旁介绍,“事实上,安全 问题一直是我们首先考虑的。我们 在老影院中第一家采用了防火喷 淋设备,每天营业结束后还要对娱 乐厅做全封闭消毒。” 走进放映厅,第一印象与大堂 一样,宽敞开阔,黑灰相间的几何图 案使大厅显得清秀、爽朗。李明告诉 记者,这个厅可容纳1200人,这样 的面积强化了音响效果,使之具有 更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地质礼堂 出名是因为首映式多,处在这么一 条小胡同里还能举办这么多首映 式,原因就在于放映厅的面积大和 音响效果好。很多家住宣武、朝阳区 的影迷都特地跑到这里看电影,不 为别的,就为了这儿的音响。” 李四光没讲过“习”的讲习堂 虽然地质礼堂在上世纪80年 代是靠电影出的名,但正如其名字 所示,它最早却是地矿部(今国土 资源部)的内部礼堂。1959年以“李 四光讲习堂”的名义修建起来,李 四光时任地矿部部长。初建的礼堂 是砖木结构的平房,据老员工回 忆,墙壁为灰白色,大门两侧有两 个花圃,礼堂可容纳1000多人。 “进门就是前厅,右边是机房,左边 是办公室,中间立一尊石膏的毛主 席像。墙上有窗户,这样开会时可 以不开灯,完全是按会议礼堂设计 的,和放电影没什么关系。”有趣的 是,最初修建时礼堂的讲台和观众 席一般高,后来又单独加高、改建 成现在这样。 讲台加高后就成了舞台,地矿 部文工团还是挺有名气的,很多外 单位也来租场地搞晚会,几乎天天 都有表演。晚会结束后,礼堂就会放 两三场电影助兴。“那时候放电影的 场次绝对不能和现在比,基本上都 是弘扬主旋律的片子。但只要有电 影,必定满座,因为那时票价便宜,2 毛一张,学生5分。” “虽然名为‘李四光讲习堂’,却 从来没有讲习过,李四光倒是在演 电影的时候出现过好几次。”老人们 笑呵呵地做了补充,这个当时看来 颇为有趣的现象似乎也为礼堂后来 的转型打下了伏笔。 电影放映从配角“长”成主角 今天,昔日的配角──电影放 映已经成为地质礼堂的经营主角, 并伴有更多的经营项目。大堂左手 是幽静、简洁的咖啡屋,热带鱼在鱼 缸里游弋,天花板上倒挂下来的红 伞有点意思,虽然简单却是个等待 电影开场的好地方。地下一层是灯 光闪烁的歌舞厅。早在1989年,地 质礼堂便首家引入“卡拉OK”,那 时的歌厅叫“半月城”,后来改名为 “田园音乐厅”,1993年还在文化部 组织的全国百家歌厅评比中被评为 “文明娱乐厅”。今天则改造成为全 新的量贩式KTV,墙壁上是仿古埃 及宫殿壁画,虽然其神秘感觉与光 怪陆离的灯光有些不协调,但其异 域风味却仍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服务员则是美国西部牛仔装扮,让 人感觉新鲜、有趣。上到二楼,康体 中心也是地质礼堂颇为热门的新 “配角”,宽敞的台球厅、雅致的小包 间、时髦的沙壶球,文体活动似乎大 有超越电影的势头,让人不禁怀疑, 文体活动在礼堂是不是有可能恢复 其在“讲习堂”时期的热度。 从康乐中心出来,李明又领我 们来到影院隔壁的一排平房前── “地质广告公司”的招牌赫然入目。办 公环境虽然简陋,但这家由电影院创 办的广告公司已有近十年的历史,承 办过各种广告活动和工程代理。“广 告公司由我们独家经营,随着不断发 展,影院本身就将成为一个媒体,完 全能够经营好自己的广告公司。” 李明说这句话时踌躇满志。 新北京观察 造就一个礼堂的地理气质 虽然“地质礼堂”这个名字,现在只是指代一个普通的 电影院和娱乐场所,却能在很多北京人的脑海里唤起某种 特异的感觉来。这种感觉可以追溯到他们牙牙学语的时 候,当得到了自己偏好的某种零食,或者拉着父亲的手来 到一个陌生的然而一见倾心的公园时的那种兴奋却无法 找到合适语言去表达的状态──胸口堵堵的却很舒服。 地质礼堂曾经是北京最活跃的新锐影院,很多影迷把 去那里看电影当成“平常日子里的小小节日”。然而当那些 上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文艺青年来到西四,走进羊肉 胡同赴一场电影之约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个 地域有种特异的气质,这种气质影响着地质礼堂,也在影 响着他们。 像北京二环内的很多地域一样,西四的气质也是在漫 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农耕社会都城的繁华地带,在解 放后计划经济的条块分割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在这种分 割中,我们既听到了现代化国家机器的轰鸣,又想起了“老 死不相往来”的上古遗风,听上去有些自相矛盾,但北京各 地域的这种普遍命运在西四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在西四 大街上,分布着很多出售专业商品的店铺,尤其以售卖电 子元件的为多。我在工厂里学电工的时候,就曾多次骑着 “永久”牌自行车在西四附近转悠,找寻仪器面板、按钮、继 电器和航空插头等。虽然这些店铺里陈列的都是非常专业 的工业产品,但这些铺子从里到外却和一般杂货铺别无二 致。这种集工业式的专业和农耕式的散漫于一身的气质, 在西四的一些国营饭馆中也能感觉到。上世纪90年代,我 曾经和几个外国朋友在羊肉胡同对面的一家餐馆里吃饭, 那里的饭菜味道绝好,餐具也很精美,然而倒水用的暖壶 却陈旧不堪,上面还包着油腻的黑布。 地质礼堂所在的羊肉胡同也自有一番风韵。在这条小 街上,分布着好几个卖珠宝玉器的店铺,就像在中关村的 街上伫立就总能听到有人在谈论电脑一样,在这里就经常 能听到有人谈论宝石的成色,仿佛来自山中的异人。在上 世纪90年代,从胡同口往里走50步向右看去,会有一个 不起眼的铁门和传达室,不仔细看的话,谁也不会发现那 就是著名的地质博物馆。进入铁门,可以看到一栋普通的 砖制楼房,里面陈列着大量稀世珍宝。除了矿物的琳琅满 目的美,还可以在这里发现很多怪异的小乐趣。比如一个 反映史前人类生活的缩微模型,被放在一个很狭窄的小盒 子里,为表现景物的纵深感,竟然把位于远景中的“披毛 犀”做得比近景中的物体小一号,这当然骗不过人的视觉, 只能让人感觉稚拙得可爱。 下面回来说说地质礼堂。我相信,这个以“地质”命名 的影院能够在国产新锐导演地位暧昧的年代里培养出“私 宠”观众,并在院线商业化大潮到来之前频频出手“竞拍首 映权”,是和西四地域上的特异气质有关的。“地质”式的专 业精神使这个礼堂能够比很多老牌“影院”更加贴切地理 解电影本身;而正是体制和传统造成的散漫与隔离,使一 些先知先觉者能够脱颖而出,一枝独秀。一代“电影青年” 在烈日轰烤和寒风吹袭中等待新片开映的情怀,也正和旁 边那些谈论宝石的异人相得益彰。 不过时过境迁,如今的地质博物馆已经不再像藏在深 草里的复活节彩蛋或者“对角巷”里的魔法小铺,而成了一 个面朝大街、窗明几净的豪华场所;同样,随着蓬勃涌出的 电影青年们有了很多新去处,地质礼堂也已经重归一个普 通的社区影院。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地到地质礼堂去看 了一场成龙的《新警察故事》。从虽然经过重新装修但仍不 免显出老态的大厅,顺着安着不锈钢栏杆的扶梯走到2 楼,在深褐色木板贴墙的放映厅里坐下来。看了一个多小 时片子,结尾的高潮戏还没到来,就已经有人陆陆续续地 进进出出,原来这里放的是“循环场”。社会的多元化值得 欢呼,然而,它也在使人群平等化的同时抹去其特异性,而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抹除着地域的特异性。好在地质礼堂 本身还没有被抹掉,正适合我坐在它纵深、狭小、天花板高 悬的二楼放映厅里,闻着陈旧的木料气味,听着放映机的 吱嘎声,静静地感受面向过去时光的“思乡之情”。 民间记忆 曾是“革命宣传阵地” 改建以前的老礼堂主要是地矿部的内部礼堂,一般不 对外开放。也不像现在每天光是放映电影,那时候经常有 小型晚会,电影每天最多放映3场。那时候也放过一些内 参片,都是直接从中影公司拿片的,但放映的电影基本上 还是以宣扬主旋律为主,所以那时候地质礼堂有“革命宣 传阵地”之称。周恩来总理有一回来看电影,悄悄地谁也不 让惊动,只通知了经理,后来影院里有人认出了他,但也没 声张。后来礼堂改建了,老扮演周总理的演员王铁成还常 来看电影呢。 礼堂盛事 首届中国电影节在此开幕 1989年9月21日至27日,“第一届中国电影节”在北 京举行。作为主会场之一的地质礼堂承办了开幕式和闭幕 式,李瑞环、李铁映等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还首 映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新片《开国大典》,在全国引起轰动。 首次竞标胜出者 1995年,地质礼堂在影片《红樱桃》的运作中一举成 为媒体与观众瞩目的焦点,当时“首映权竞标”活动尚属首 次,而且是独家首映,风险较大,地质礼堂根据自身状况以 52万元的标价一举拿下,虽然业务量成倍增加,但这件事 无疑事半功倍,既可获得好的票房,又能因此形成社会热 点从而树立起影院形象。虽然之后全市首轮公映的是同一 部影片,但地质礼堂留给观众的印象是最深的。 世界各国经典影片回顾展映 2000年,历时19天的展映荟萃了埃及、墨西哥、西班 牙、印度、朝鲜、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匈牙利、俄罗斯等九个 国家的18部经典影片。当时电影厅全天循环放映,每天放 映一个国家的2部影片,票价仅10元,逢周六、日循环放映 不同国家的3部影片,票价也仅为20元,影迷花80元还可 购买观影套票。世界经典大片展映加上甚为低廉的票价,使 广告牌一摆出即不断有观众打电话询问购票事宜,很多单 位亦上门订票,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一度形成观片热潮。 管理者访谈 困难在于环境,优势则在自身 记者(以下简称记):地质礼堂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 是1995年《红樱桃》首映中标事件,与那时相比,今天的地 质礼堂在发展思路上有哪些改变? 李明(以下简称李):那时礼堂还处在打开知名度的阶 段,现在有知名度了,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情况采用灵活 应对的方针吸纳年轻力量,不断更新,增加活力和战斗力。 记:地质礼堂自身在发展上有何优、劣势? 李:优势主要有四点:一、对外开放的服务项目是多功 能的,包括三个电影放映厅和歌厅、康体俱乐部、广告公 司;二、大厅能容纳1000多名观众,这在北京也非常少见, 我们能跻身北京四座三星级影院之一,很大程度归功于放 映大厅;三、格外注意安全措施,今年抽调200万元资金配备 了防火喷淋设备,这在老电影院中是第一家;四、经过多年经 营,地质礼堂已树立起较好的口碑,这是无形资产。不利方面 主要是身处一条小胡同里,比较偏僻。总的来说,有利之处 来自自身,不利的主要是外部环境。硬件是会得到改善的, 地铁四号线的修建和西四大街的改造能让礼堂露出来。 记:除了发送“电影卡”,礼堂还有哪些有效的推销方法? 李:较有效的是和商家合作,拿电影票当礼品推销产 品。比如去年与中富合作效果就很好,和保险公司的合作 也很广泛,有效地扩大了我们的知名度,实现了双赢。 地理与人 部长兼科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蒙古族, 湖北黄冈人,著名地质学家。于1919年和1927年分别获 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年前长期担任 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9年10月19日,李四光 尚于国外漂泊之时,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 后,长期担任地矿部(现国土资源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 术协会主席。作为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地质礼堂 便是以李四光的名义修建的。虽然名为“李四光讲习堂”, 但李四光并未在此讲授过课程,倒是常常来此观看电影。 地名溯源 地质礼堂:位于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 30号,1959年由地矿部(现国土资源部)兴 建,前身是“李四光讲习堂”,当时礼堂占地 2000平方米,后又扩建两次,以满足地矿部 机关的需要为主,部分时间还兼放电影。从 1985年到1988年,地质礼堂得到彻底翻 建,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成为一家正规 的大电影院,并且进入北京仅有的四家三 星级影院之列。之后经过十多年的经营,今 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多功能的综合性文化 娱乐场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