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东至华龙洞洞穴发育与古人类生存环境

日期:2019.12.25 阅读数:33

【类型】期刊

【作者】李潇丽,董哲,裴树文,王晓敏,吴秀杰,刘武(北京自然博物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作者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刊名】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关键词】 直立人;洞穴发育;生存环境;中更新世;华龙洞

【资助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3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102))

【ISSN号】0256-1492

【页码】P169-171,173-179

【年份】2019

【期号】第3期

【期刊卷】1;|7;|8;|4;|5;|2

【摘要】安徽东至华龙洞是2006年新发现的一处重要的中更新世古人类遗址,因出土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和相关石制品及哺乳动物化石而为学术界所关注。对华龙洞遗址的区域地质与洞穴发育特征进行解析,对堆积物蕴含的哺乳动物群、黏土矿物和氧化物等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华龙洞位于扬子地层区内,处在下扬子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过渡地带。遗址发育于下古生界中寒武统团山组条带状微晶灰岩岩系内,周边地貌以低山-丘陵-湖泊平原为主。洞穴发育初期由沿围岩裂隙运移的裂隙水引起,溶蚀方式以垂直渗流为主,后期逐渐转为水平流向的溶蚀方式。洞口开口方向为南偏西,洞内堆积物较少,洞外为一岩溶洼地,其间富含以下部角砾层和上覆红色黏土为主的堆积物,堆积营力主要为重力作用。遗址形成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总体为温暖湿润环境,堆积物充填早期气候相对晚期较为干凉,后期逐渐转为相对温暖湿润环境,动植物资源繁盛,有利于古人类生存、活动。华龙洞古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对揭示长江下游中更新世古人类适应行为与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文献传递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