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观音洞,又一处古人类发祥地

日期:2019.12.25 阅读数:36

【类型】期刊

【作者】草壹

【刊名】遵义

【关键词】 中国电影资料馆;类型片;前期筹备;开机时间;冬雨;梁家辉;岩代太郎;佟大为;镜头语言;北京电影学院

【年份】2019

【期号】第12期

【摘要】

【全文文献传递

黔西观音洞,又一处古人类发祥地

黔西观音洞,又一处古人类发祥地

文丨■ 草 壹

若要追述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沉淀,除了翻阅保存完整的史书记载,更为直观的当属窥见一斑可见全貌的遗址遗迹,在贵州的毕节黔西就有一处至今仍尚存的古文化遗址——黔西观音洞,堪称现代在贵州境内已发掘的古人类发祥地。

历史悠久 形态丰富

对贵州神秘面纱的描述由来已久,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句。因为他的名气大,文章又很动人,这“不毛之地”便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把莽莽的云贵高原想象成一片荒漠。一阵阵“蛮烟瘴雨”,把云贵漫长的历史湮没,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找回这“失落的文明”。

人们研究贵州历史,翻遍了浩瀚的史书,好不容易才寻找到几条关于牂牁、夜郎的史料。可是,仔细算来,也不过两三千年的历史。1964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试掘了黔西观音洞遗址,揭开了贵州“史前文化”的帷幕。“史前文化”是一部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它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无字碑,碑上虽然没有镌刻文字,但那点点斑痕,却依稀可见人类“童年时代”的足迹。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的发现,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极其邈远的太古,使贵州的历史线索突然向前延伸了24万年。

在黔西县城南约30公里的沙井乡井山村打开了一座举世瞩目的文化宝库,遗址在一片封闭洼地的小山坡上,它是一个长约90米的天然溶洞,海拔1450米。经过几次发掘,在这里出土了3000多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分为石核、石片和石器三大类,石核、石片是加工过程中留下的遗物,石器多用石片制成,以刮削器居多,其次是端刮器、砍砸器、尖状器,还有几件凹缺刮器和雕刻器。毫无疑问,这是人类早期的活动遗迹,属旧石器时代早期。这时的人类还处在“晚期直立人”阶段,人类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那时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洞里留下了25种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动物珍稀罕有,有柯氏熊、大熊猫、最后鬣狗、嵌齿象、贵州剑齿象、似东方剑齿象、巨貘、中国犀等,大抵属于“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它们当中,有8种动物已经灭绝,根据这些动物遗骸,地质学家们判断正处在地壳演变的“更新世中晚期”。遗憾的是,在这里并没有发现古人类化石。古人不知何处去,文化依旧闪光芒。考古学家根据这些丰富的文化遗物,把它命名为“黔西观音洞文化”。

黔西观音洞不仅展示了贵州远古时期的开发情景,而且是我国南方最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裴文中先生认为,这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它的文化面貌独特,“对于研究我国旧石器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以白寿彝先生为总编的《中国通史》,对黔西观音洞文化有几句很有分量的话。其一是说:“在我国南方,属于更新世中期的遗址,首推贵州黔西观音洞。”其二是说:观音洞石器“加工之细致和方法之多样,为同期各地石器之冠”。这几句中肯的评语,充分体现了黔西观音洞文化在南方和中国的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

北有周口店 南有观音洞

观音洞以其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引人注目,在中国与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鼎足而立。专家们经过大量比较,认为黔西观音洞文化是有别于其他文化系统的另一种类型。不但是“与欧洲大陆的旧石器文化不相同的一种新文化系统”,而且“与中国已知的‘北京猿人’文化也很少有相同之处”。《中国通史》把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分为三种类型或三个古文化区:第一个文化区是以山西的西侯度和河文化为代表,第二个文化区是以北京周口店为代表,第三个文化区则以贵州黔西观音洞为代表。这就是说,在中华大地上,文化起源是“多元”的,早期的人类分别在不同地区创造文化,以后才渐渐合“多元”为“一体”,黔西观音洞文化就是这“多元”中的“一元”。

人们在谈论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时,常说“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也正是这个原因,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国保档案”。这是贵州“史前文化”的“第一乐章”,是贵州悠久文化的源头,在此之后,古人类在贵州这块土地上的活动更广,创造更多,已发现的古人类、古文化遗址将近百处,在中国占有重要一席。

但是有一个更大的差异是观音洞遗址无法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相比的,那就是周口店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动物化石,它还出土了大量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类的骨骼化石。这些古人类的骨骼化石的丰富不仅在国内同期是罕见的,甚至在全世界的同期发现中也是难有匹敌的。在这一领域,黔西观音洞没有任何古人类遗骨出土。这显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

有人经常感到纳闷,不是说:“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吗!既然同为南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为什么在讨论到远古人类的时候,观音洞经常缺位呢?其实观音洞文化的丰富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问题在于研究远古人类及其文化,不能只谈文化,而远古人类自身的研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观音洞既然没有提供研究的材料,当然也只有缺位了。

虽然黔西观音洞在出土文物上着实要比北京周口店逊上一头,但若回过头来审视一下全国,不管南方还是北方旧石器时代早各遗址的发掘情况,你会发觉:和它们相比黔西观音洞又远远地超过它们,同样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更重要的是,在观音洞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体现了一种与北京周口店遗址完全不同的文化类型,这就使它拥有了巨大的研究价值。这就是人们把观音洞与周口店相提并论、等量齐观的根本原因。两个遗址之间也并非毫无相同点,比如说它们具有的一个共同特色是小型石器占据了石制品的绝大部分,但相异点则是主要的,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和加工的两个方面。由于两个遗址南北地理位置各异,材料自然有所不同,体现在工业生产中,技术的选择和使用更是不同:周口店北京猿人在石器生产中,第一步加工采用碰砧法、锤击法和砸击法,第二步加工则以锤击法为主。出土的石器中只有10%的石器有二度加工的痕迹;观音洞出土的石器制作特点则是大部分石核未经加工就直接打片,主要采取锤击法打制石片以制作 工具,第二步加工也采用锤击法,且以单向加工为主,加工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正是由于加工方法和材料的不同,使观音洞和中国猿人两种文化之间同少异多,各自都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类型。诚如张森水先生所言:“由于两者都存在大量小工具,所以反映了我国境内可能可存在着特殊的文化传统,而观音洞早期文化和中国猿人文化又分别代表了这个特殊的,以小石器为主体的旧石器文化传统的我国南北主枝,它们对后世的文化发生着很大的影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