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路漫漫其修远兮 ——谨以此专刊纪念安徽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发现20周年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化石
【关键词】 中国电影资料馆;类型片;前期筹备;开机时间;冬雨;梁家辉;岩代太郎;佟大为;镜头语言;北京电影学院
【ISSN号】1000-3185
【年份】2019
【期号】第4期
【摘要】
【全文】 文献传递
开篇:路漫漫其修远兮
——谨以此专刊纪念安徽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发现20周年
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及人类起源是当今科学界三大未解之谜。时至今日,人类仍徘徊在自身起源和演化之谜面前。人之由来也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对人类起源的时间、地点、机制与模式以及相关环境背景的研究更是目前国际学术界的一个前沿课题。尤其是关于早期人类起源地之争,自20世纪开始,全世界的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都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求科学的答案,形成了许多理论,各有其证据与理由,也各有其缺陷与短处,孰是孰非,目前尚难形成定论。总体而言,“走出非洲”模式目前仍占主导地位。1999年在南非召开的国际第四纪联合会第十五届国际会议上,绝大多数西方学者认为早期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地,那就是非洲。在非洲这个“人类起源的圣地”,几乎能找到人类从最初的古猿演化到现代人的系统完整的化石证据。目前人类的非洲起源说之所以占优势,主要是因为在非洲发现的人科化石远比其他洲的更为丰富和系统,研究程度也更为深入。但人类进化是极为复杂的,如果想真正揭开早期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之谜,还需要更多的材料、更深入的研究。
中国或者说亚洲地区,在人类起源地之争中又占据了什么样的地位?第一个提出人类起源于亚洲的人,是德国学者海克尔,他认为亚洲的现生猿类(长臂猿和猩猩)与人类相似的程度大于非洲的现生猿类(黑猩猩和大猩猩),由此他推测东南亚是人类的诞生地。海克尔的“人类亚洲起源说”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曾被人们最广泛地接受。尤其是由于19世纪末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爪哇猿人”,1927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都被认为是人类起源于亚洲的证据,“人类亚洲起源说”因此在人类学界占据了主导地位。著名古生物学家、美国自然博物馆前馆长奥斯本,也认为亚洲位于其他大洲的中央,是各大类哺乳动物起源的地方,有着详细的气候变化的记录,特别是中亚高原,南面喜马拉雅山的升高,会使中亚形成干燥的时期。这种环境变化迫使古猿适应新的环境,结果促成人类在该地区的诞生。
依我国的地质发展史、地貌格局以及过去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分析,杨钟健、裴文中等老一辈考古学家曾多次指出,中国具有早期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优越地质、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很可能是早期人类的发祥地。我国有丰富的新近纪和早更新世陆相堆积,化石证明当时我国的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类生存。尤其是我国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在隆起时间、幅度、古气候及古环境的演变的方面和东非极为相似。哺乳动物的研究揭示,晚中新世以来东非和东亚地区发现的不少哺乳动物种类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表明两地古环境和古气候相当接近,哺乳动物可以交流,两地灵长类也有交流的记录,综观我国青藏高原隆起发展历史和东亚地区季风带的形成历史及近年我国考古学领域取得的成果,在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寻找早期人类化石大有希望。
中国是有希望在人类的起源与演化研究领域作出更重要贡献的,但迄今为止中国的材料尚未在国际古人类学研究领域占据应有的位置。这或许与我们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做得不够有关。我们不禁想起九十多年前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中国科学家的忠告:亚洲可能充当过人类进化的巨大舞台,是最古老的人类工业的扩散中心,要想弄清诸如人类起源这样的复杂问题,离开亚洲几乎是不可想像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亚洲更多新材料的发现和更深入的研究,一幅符合本来面目的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画卷将会展现于人们面前。1998年,在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的关怀下,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科技部资助的“国家‘95’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正式启动。该专项分成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四个课题组(云南课题组、安徽课题组、鄂西课题组及泥河湾课题组),其主要目标是试图在我国境内寻找距今400~2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化石或文化遗物。1998年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的发现与随后的发掘、研究即是这个攀登专项的重大成果之一。
安徽课题组由金昌柱研究员任组长,主要任务是在安徽(如淮南、皖南等地)寻找古人类化石或人类活动的遗迹。我国中东部尤其是安徽上新世和更新世初期的裂隙和洞穴一直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现早期人类化石的地方。安徽课题组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合作与艰辛付出,于1998年5月发现了繁昌人字洞,并在之后的五年分七次对该洞穴堆积进行了系统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将中国古人类生存的时间推到距今200多万年前取得了又一重要的证据。目前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人类活动的遗迹,包括总数超过200件的石制品和有人工打击痕迹的骨制品。哺乳动物标本8000余件,包括60多个属、70余种,动物群性质和磁性地层学研究都指示该遗址的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距今约200~256万年。人字洞遗址是该攀登专项唯一新发现的早更新世的文化遗址,也是迄今已知的欧亚大陆最古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已成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在考古学上和第四纪地质和脊椎动物学上的重要科学价值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在此,我们热烈祝贺安徽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发现20周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字洞遗址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这里还有十余米厚的富含化石和古人类文化遗存的堆积尚待发掘,已经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要真正解开东亚地区早期人类起源之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字洞才只是拉开了东亚地区早期人类起源研究的序幕!真诚地希望年轻的学者们在新一轮的发掘中能发现更多更好的材料,为解决早期人类在亚洲的起源和演化问题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本期封面为现在被保护的人字洞遗址/郭建崴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