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96 条

溪洛渡水电站左岸谷肩堆积体开挖边坡变形机制分析

作者: 樊东(成都理工大学)  来源:硕士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并评价了边坡开挖后的发展演变状况和稳定性。研究内容和结果表明:(1)左岸进水口上方谷肩堆积体主要是由坡洪积物、冰川冰水堆积物、古滑坡残体所组成的,堆积体底部存在性状软弱的古滑带,其对开挖边坡的变形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ASTER影像绝对定位模型研究

作者: 李柏鹏(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来源:硕士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热红外的光谱范围间的14个通道成像,并且具有立体观测能力,因此ASTER影像具有广泛的用途,能用于陆地、海洋、冰川、大气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建立了ASTER影像的定位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了ASTER影像定位误差的定量分析...

VR-GIS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 余海滨(华中科技大学)  来源:硕士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已经成为大型灌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除此之外,为了科学的管理一个灌区,还需要一套的三维系统。在西北灌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冰川融雪和地下水。在雨季来临时水流的汇聚、地下水水位变化模拟、以及水域的淹没分析都离不开三维系统的支持...

D-InSAR技术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作者: 姜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来源:硕士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差分干涉雷达技术是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高精度形变监测遥感手段,探测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已在研究地震变形,火山运动,冰川漂移,山体滑坡,地面沉降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城市地面沉降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垂直向变形现象...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 陈憧(湘潭大学)  来源:硕士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目前全球沙化土壤正以每年5到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土地荒漠化日趋严峻;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极冰川正在以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时两倍的速度消融,每年融化的体积为250立方千米,比它们的年积雪量还高60...

利用InSAR技术监测城市地表沉降研究

作者: 张长书(中南大学)  来源:硕士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如对近年来世界上多个地区震后形变场的反演,对活火山喷发和喷发前后运动规律的监测,对南极冰川流速的大面积测定,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对采矿区的地面塌陷、城市地面沉降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的监测等等...

黄土地区地下水上升对地基基础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作者: 王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来源:硕士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温有所上升,从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地区地下水位普遍上升;而内陆一些地区,由于季节性降雨量增多,地下水开采量减少等原因也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上升。另外,基坑降水停止后也存在地下水回升的问题...

基于GRACE反演南极物质平衡的研究

作者: 翟宁(武汉大学)  来源:硕士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南极冰川储藏了有关过去和现在气候的大量信息,考察研究南极冰雪质量变化对于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GRACE重力卫星计划、有效载荷、实施及数据产品,分析了重力场时变的主要原因...

堆积体开挖边坡变形特征分析与支护措施研究

作者: 杨雪洲(成都理工大学)  来源:硕士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得到堆积体边坡开挖后的变形特征及相应支护措施的支护效果。具体成果如下:(1)左岸谷肩堆积体主要是由坡洪积物、冰川冰水堆积物、古滑坡残体所组成的,结构较为复杂的边坡。堆积体底部存在性状软弱的古滑带、宣威组铝土质砂页岩...

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的数学方法及其在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的应用——以黑河和石羊河为例

作者: 朱高峰(兰州大学)  来源:博士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但境内的高山如祁连山等却是荒漠中的“湿岛”。发源于冰川而最终消失于沙漠的内陆河孕育着许多绿洲。这种特殊的山地-盆地结构决定了山区是径流的形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