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96 条

末次冰盛期青藏高原冰川变化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作者: 毋宇斌,刘永岗,易朝路,刘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约2.6~1.9万年前)的气候为背景,利用大气模式CAM4耦合陆面模式CLM4,对青藏高原冰川规模扩大对气候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青藏高原冰川对北半球夏季的气候影响较显著...

青藏高原内陆典型冰川区“冰川-径流”汞传输过程

作者: 孙学军,王康,郭军明,康世昌,张国帅,黄杰,丛志远,张强弓(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环境与地理学院地球观测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为研究青藏高原内陆典型冰川区“冰川-径流”汞输送过程,于2011年8月15日~9月9日对青藏高原内陆念青唐古拉山脉扎当冰川-曲嘎切流域内雪坑、冰川融水以及径流进行了采样,检测了不同环境介质中汞浓度...

利用Landsat 8和TerraSAR-X影像研究老虎沟12号冰川运动特征

作者: 张晓博,赵学胜,葛大庆,刘斌,张玲,李曼,王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来源:遥感学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采用归一化互相关算法精确配准Landsat 8影像得到了2014年—2016年不同季节冰川的运动速率,并利用其热红外波段对不同时刻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通过强度追踪法处理TerraSAR...

冰川退缩地15种丛藓科植物茎的比较结构学观察

作者: 艾菲热·阿布都艾尼,陈秋艳,王虹,耿若楠,吴玉环(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来源:植物研究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应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方法对一号冰川退缩地生长的15种丛藓科植物茎的结构及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的15种丛藓科植物的茎分为具中轴和无中轴两类,其细胞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厚...

1977-2017年萨吾尔山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作者: 王炎强,赵军,李忠勤,张明军(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山冰川站)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2006年TM及2017年OLI/TIRS遥感影像资料,通过目视解译和GIS技术,提取萨吾尔山地区五个时期的冰川信息,同时对研究区周边气温降水的趋势性和周期性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最近40年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Landsat 8 OLI影像的高原山地阴影区冰川识别方法

作者: 季漩,陈云芳,罗贤,李运刚(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师范大学)  来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冰川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其变化对区域气候、生态及水资源等有重要影响。对于高原山地区域而言,使用遥感数据开展冰川变化研究时,影像经常会有较大面积的山体阴影。阴影使地物目标反映的信息量有所损失或受到干扰...

NASA冰川2号卫星测量冰川并发布高程图

作者: 方芳  来源:中国测绘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最近发射的冰川2号卫星(史上最强大的对地观测工具)任务是测量冰床的形状并达到2厘米测量精度.此外,该卫星同时正在发回大量其他信息.该卫星正在测量陆地、河流、湖泊、森林以及海底的高程...

当电动车遇上冰河时代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汽车界(汽车人)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当电动车遇上冰河时代

冰川圣湖守望远古

作者: 肖枫,吕宇理(当雄县委宣传部)  来源:西藏旅游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纳木措世界最深寒的蓝纳木措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作为西藏第二大湖泊和中国第三大咸水湖,它的名字十分响亮。从海拔5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那根拉山口远眺纳木措,...

冰川下,水树交映的波密

作者: 马力(中国作家协会)  来源:延安文学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生怕捯不过气来。波密的气候,是很温润的,带着甜味的温润。树长得好,闪到眼睛里,尽是冷艳的绿。便是到了冰川的林地,雪虽然轻盈地落满,宛似松软的绒花缀上枝头,晶莹的雪粒间却裹着明翠的叶色,还杂着一些黄得发亮的野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