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站测流堰槽布置说明
【类型】期刊
【作者】张立芬(兰州江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作者单位】兰州江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刊名】农业科技与信息
【关键词】 高程;水位流量关系;糙率;测流堰槽
【ISSN号】1003-6997
【页码】P106-107
【年份】2019
【期号】第9期
【摘要】观测站处于高山峡谷地带的河道发源地,主河道偏向于右侧山体,纵坡较陡,水流流速大,河床内为粒径较大的漂石、块石砂卵砾石。在选择布置测流堰槽的坝址区时应考虑有足够长度的顺直河道段、能产生正常的流速分布且无支流汇入的地形。
【全文】 文献传递
瓜州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站测流堰槽布置说明
摘 要:观测站处于高山峡谷地带的河道发源地,主河道偏向于右侧山体,纵坡较陡,水流流速大,河床内为粒径较大的漂石、块石砂卵砾石。在选择布置测流堰槽的坝址区时应考虑有足够长度的顺直河道段、能产生正常的流速分布且无支流汇入的地形。
关键词:高程;水位流量关系;糙率;测流堰槽
酒泉市瓜州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站位于瓜州县城约194 km处,站址海拔高程4 100~4 200 m。为了对该区域内的冰川消融量进行实际观测,需在观测河道内修建施测流量的堰槽,对河道内的过水量进行长期的测量,以此来推算冰川的年消融量。
选择水流观测点的河道处于祁连山梦柯冰川的末端,河道水基本上是由冰川消融汇集形成,属于中小流量河道。根据《堰槽测流规范》的总则,该规范规定的各类堰槽均适用于中小流量河道基本水文站、试验站等的测流,故采用《堰槽测流规范》的相关规定对本测站测流堰槽进行布置。
1 测流堰槽的坝址选择
对施测河段的自然特征、地形地貌、水力条件和河道地质等进行了实地查看和勘测。测站处于高山峡谷地带的河道发源地,主河道偏向于右侧山体,纵坡较陡,水流流速大,河床内为粒径较大的漂石、块石砂卵砾石。在选择布置测流堰槽的坝址区时应考虑有足够长度的顺直河道段、能产生正常的流速分布且无支流汇入的地形。综合考虑河道流向、地层岩性、河岸地形、测流条件以及便于布置观测设施等因素,选择在观测实验站正对面河道上游约120 m的范围内为修建测流堰槽的坝址。该区域内河道左岸为道路,路面宽约5 m,路面高程在4 178~4 184 m,道路迎水面一侧岸坡有简易防护;主河槽高程在4 171~4 179 m,宽度约35~55 m,为砂卵砾石地层,区域内有偏向左侧约70 m的一条弯道,无支流汇入;河道右岸为山体,部分河道被山体滑落物填埋,堆积物高程在4 176~4 183 m。
2 坝轴线的布置范围
选定坝址区之后,根据坝址区的实际地形情况结合《堰槽测流规范》对布置堰槽的要求,选择主河槽宽约38 m处的河道作为布置测流堰槽的坝轴线。该处主河槽较其他地方明显收窄,左右岸岸坡较陡且基本对称,上下游岸边略呈“八”字形收缩和扩散,且右岸距离山脚处约有70 m左右,有效避开了山体滑落物对建筑物的影响。堰槽纵向轴线和主河槽轴线基本保持一致,堰槽进出口的扩散渐变段正好可以利用原河道岸边的走势进行布置,减少一定的工作量。坝轴线上游约70 m的主河道有偏向左岸约15 m的弯道,将该段主河道进行适当的疏浚和调整,即可使工程区内的整段河道顺直进入测流堰槽。堰槽基础为渗透性较强的砂砾石层,可在堰槽以上一定范围内做防渗处理,以减少渗流对测流的影响。
3 测流堰槽类型的选择对比
确定堰槽坝轴线位置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测流堰槽的类型。在堰槽类型的选择上需遵循一个原则:所选择的堰型要能满足兴建堰槽的主要目的,其技术性能要符合河段的水文水力特性,当河段条件不能完全满足测流堰槽的要求时,可进行人工改造以达到所需条件。根据测站相关人员提供的资料,该测流河道在2010年汛期时曾发生过约为30~35 m3/s的洪水。参照《堰槽测流规范》所提出的各类堰槽基本性能和适用条件,各类堰型对测流的最大和最小流量均有一定的限制。本测站处没有相关的水文观测资料,故采用测站人员提供的30~35 m3/s洪水为参考来选择合适的堰型。规范中提出的标准堰槽中:平坦V型堰、矩形(梯形)长喉道堰、巴歇尔量水槽 (大型)三种堰槽可满足30~35 m3/s测流条件。可根据施工条件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堰型。
一是平坦V型堰纵剖面呈三角形,上游两个坡面与下游两个坡面均向中心线倾斜,堰顶线与行进渠槽中心线正交,在堰顶处交线呈平坦V形。此种堰型堰顶的棱角不能变形,各个坡面长度、坡度要求精度高,整个堰型对施工精度要求较高。但在小流量时水流从V形堰口流过,可提高测流的精度。
二是矩形(梯形)长喉道堰由进口渐变段、喉道段、出口渐变段组成。喉道的收缩段要求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能产生平行水流,且进口渐变段侧面和地面均要求为弧形结构。长喉道堰仅限用于自由流的条件,要求必须确定下游河道的水位流量关系才能确定是否采用该堰型。
三是巴歇尔量水槽(大型)为矩形横断面短喉道堰,由喉道上游均匀收缩段、喉道段、下游扩散段组成。进口收缩段为平底,侧墙与纵轴呈一定比例对称收缩;喉道段亦为呈一定比例下降的平面;扩散段地面为反坡,侧墙与纵轴呈一定比例扩散,整个堰体无弧形结构。
以上对三种堰型分别进行了论述。由于该河道缺乏详细的水文资料,无法确定河道水位流量关系,故矩形(梯形)长喉道堰不可采用;平坦V型堰虽然对小流量的测流较为精确,但对施工精度要求较高,该测站处于高海拔偏远地区,施工条件差,很难满足高标准要求的砼施工质量,故不采用;巴歇尔量水槽(大型)相比较结构更为简单,对下游水位流量关系也不做特殊要求,在砼施工过程中满足糙率n<0.017即可,而且整个堰体也相对较小,在经济上有一定优势,故选择巴歇尔量水槽(大型)为本测站的测流堰槽。
通过以上论述以及对比,确定了测流堰槽的坝线布置范围和堰槽类型,可满足进一步的设计任务。
中图分类号:TV6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8)09-0106-02
收稿日期:201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