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九江地质旅游
九江的地质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名山峻 岭、奇岩幽景、湖光飞瀑、温汤名泉、饮誉中 外、驰名古今。九江地质旅游资源与风景名 胜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山水风光 自然资源为主体,具有地学考察和旅游观赏 双重价值的旅游区。 庐山是一座地质构造的天然“橱窗”,是 以平川拔地而起的地垒式变质岩断块山为 主的山岳地貌景观。由中厚层变质岩组成的 庐山地垒式山体,受块断抬升作用,陡立断 层、裂隙发育,受后期冰川刨蚀、流水冲刷, 塑造成由峰林、悬崖、幽谷、飞瀑等组成的 “匡庐奇秀”。 庐山还是中国东部及长江中下游第四 纪冰川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庐山第四纪冰 川遗迹是中国东部中低山区保存最完整、最 具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旅游资源。早在20 世纪30年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就从地 质科学角度,第一个揭露了庐山真面目,发 现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1999年发现的冰 臼群被誉为地质奇观。后经反复考察和研 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 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 冰臼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力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庐 山有距今19亿年的江南最古老的岩石。 九江地区的岩溶地貌发育中等,主要由 寒武纪、石炭纪、二叠纪碳酸岩地层构成,洞 穴生成时代以第四纪为主。地表岩溶地貌以 岩溶丘陵、残丘、孤峰、洼地等为主,如石钟 山、鞋山等。而洞穴沉积物千姿百态。可以用 “山秀、洞奇、水清、石怪”八个字概括,是九江 具有优势的旅游地学资源之一。具旅游观赏 价值的岩溶洞穴有彭泽龙宫洞洞穴群、九江 狮子洞——涌泉洞洞穴群、瑞昌峨嵋洞洞穴 群、修水清水岩等。 九江地区湖泊众多,以鄱阳湖为中心,卫 星湖泊星罗棋布,大小湖泊近百座。如鄱阳 湖、庐山西海、甘棠湖、八里湖、赛湖、瑞昌赤湖 等。其中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是在 晚白垩世断陷红盆的基础上形成的,红盆断陷 深达4000米,与庐山隆陷差近6000米,平水 期湖面3050平方千米,湖边有大片湿地。这些 湖泊已经或即将开辟为水上旅游胜地,湖泊资 源是九江极具潜力的旅游资源之一。 九江名泉较多,著名的有号称天下第一 泉的庐山康王谷俗语帘泉、星子观音桥招隐 泉、庐山大天池水、聪明泉、九江浪井等。九 江的温泉知名度也较高,如星子温泉。 瀑布是流水从悬崖或陡坡上倾泻而下 形成的水体景观,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飞 流直下、仪态万千。一个瀑布的自然景观主 要从两个方面得到反映:一是瀑布本身的造 型要符合审美要求,二是瀑布周围环境的自 然景观优美,为瀑布增添景色。九江的名瀑 主要有:庐山四奇之一的庐山瀑布群,如三 叠泉瀑布。 然而,九江旅游地质资源还没有进行过 较系统的普查,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多头管理, 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一些著名的地质地貌 景观遭到破坏,如庐山蛤蟆石,李四光教授认 为是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羊背石已遭 破坏,无法恢复原貌。庐山西北麓张家老屋发 现的冰川条痕石已不存在,铜岭商代采矿遗 址也正在遭到破坏。 在旅游品牌打造过程中,小农意识表现 突出,就是个人家庭作坊式经营在旅游业中 的表现,造成全市旅游分散和凌乱的状况。 我们的旅游业不是一个整体和团体,只是散 落在盘中的珍珠,没有一根金线将它们串成 一条项链。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 素质的提高,旅游的层次和需求也在发生新 的变化。人们希望在游山玩水的同时。普及 科学知识,陶冶情操,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因 此,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地质旅 游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应当注重山湖相辅的特色,把山水纳入 大九江格局之中,逐步形成以庐山为中心,以 山江湖为网络的大生态圈、大旅游圈。 2、对开发程度较高的庐山地区,应充分 考虑牯岭区的承载能力,如地下水资源缺乏, 山体滑坡、环境污染等因素,严格控制其基建 工程,预防地质灾害。开发重点应在山南的秀 峰、观音桥、归宗寺,以瀑布、典型地质剖面、 翻阳湖风光为特色。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珍 惜景区一草一木,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促进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地学 导游人才队伍,要对导游人员普及地学基本 知识。真正使导游融知识性、趣味性、科普性 于一体,让游客在饱览自然风光的过程中, 增长知识,得到美的享受。应尽快建立完善 的九江旅游网站体 系,完善对外宣传、 旅游营销、电子商务 等功能。 4、开展一次全 市旅游地质资源大 调查,摸清家底,理 清头绪。要制作出主 要景区旅游地质导 游解说词,编写通俗 易懂的科普导游材 料。在景区可以树碑 建亭,碑文中简明陈 述构造运动、地层 (岩性)和化石的特 性、形成时间及科学 涵义等。注意提高地 质旅游宣传的技术 含量,将地质地貌旅游发展成“科技游”,以 多种方式展现九江地区的地质地貌历史景 观,可以在一些景点附近设置一些动态模拟 演示系统,以真实生动再现地质地貌的形成 过程;利用当代先进的陈列设计理念,改扩 建庐山地质博物馆,集自然景观、场馆展示 为一体,向游客展示丰富的地球基本知识, 成为科普宣传的重要基地,挖掘庐山地质公 园的科学内涵,使游人在较短时间内,通过 室内博物馆了解公园的概况和全貌。 建设好园内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就是在 园内用碑或牌来科学解释地质遗变点,要处 理好各种指示牌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和谐关 系,处理好景观远视与近视的关系,如应近 距离安排化石、冰臼等介绍点,远距离安排 向斜和背斜观测点。 5、地质旅游路线的选择,首先要具有代表 性和典型意义并与自然风光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庐山,建议开辟联合国世遗专家考察路线、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庐山第四纪冰川和鄱阳 湖第四纪地质考察路线、庐山观音桥元古代星 子群地质构造考察路线、湖口石钟山——龙宫 洞岩溶地貌考察路线等。 6、庐山的“金星”砚历史悠久,可与安徽的 “徽砚”比高下,但遗憾的是。现在“金星”砚的 知名度远不如“徽砚”。可在地质公园内开发出 一两项全国性的地质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