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难先与武汉大学

日期:2019.12.25
						

$T珞珈山上的百年武大,那布达拉宫式的老斋舍、国立武汉大学牌坊、图书馆、工学院、理 学院……建筑群中具有重大艺术科学价值不可移动的全国重点文物共15处。她的缔造者 声石瑛、刘树杞、李四光等。他们的大幅照片都高高悬挂在学校档案馆里。此外,还有著名 的美国建筑设计师凯尔斯。但是,历史不应忘却张难先,他是石瑛和刘树杞二人专程从千 里之外的沪杭请回的“财神爷”。正是张难先在湖北省府委员兼财政厅长任上,不畏权势, 严惩贪官,慎选廉吏,整顿厘税,国库渐盈,才保障了建设武汉大学的巨额政府拨款。$E 一、对武汉大学一往情深 张难先(1874-1968)是我祖父向岩的挚友,湖北沔 阳人氏。武昌反清团体日知会主要成员,“辛亥耶稣”刘 静庵先烈丙午案的幸存者,曾在牢中写下“我佛一生居 地狱,中原何日净胡尘”,以明其志。1949年10月1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张难先为56名中央人 民政府委员之一。翌年2月,他婉言谢绝周恩来邀其担任 监察部长一职,回汉任中南军玫委员会副主席。军政委 员会为确保张副主席绝对安全及工作便利,遂将他接至 汉口机关附近的赫德路2号,从此老人依依不舍离开武 昌的“灵山窝”。1954年大区一级撤销,他从中南局调任 北京,连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系行政3级国家 干部。 1966年秋,祖母嘱我到北京上园恩寺14号看望张 老。这座位于胡同深处,与小学校毗邻的昔日王府是德高 望重的主人的“旦庐”。93岁的耄耋老人在病榻上欠身欢 迎我这年仅二十的小晚辈,他详细询问我祖父去世后祖 母的生活状况。当我介绍到自己正在武汉大学物理系读 书时,老人家的听觉突然异常敏锐,从他慈祥目光中我捕 获到一丝特殊信息,似乎我不经意触动了他长期存放在 珞珈山上的奶酪。他声音洪亮地告诫我:“我和你的祖父 算尽到自己时代的责任。你很年轻,又上武大,前途无量, 但决不要贪图安逸,也要尽好建设新时代的责任。”他的 长女张咏穆已是七旬老太太,她激动地说:我父亲今天见 到你是难得的兴奋,和你谈了这么久,居然还能靠着枕头 坐一会儿。他一生对两所大学感情最深:一是1921年夏, 每晚去听杜威、罗素讲学的北京大学:二是1928年在珞 珈山要建你们的武汉大学,当时没有钱,愁钱呀!……我 这才知道,原来张难先和武汉大学还有如此深的渊源。 那是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久武 汉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宁汉合流。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才 算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也想有番作为。次年7月,大学院 决定建国立武汉大学,且任化学家刘树杞为筹委会主任、 代理校长。有别于私立或教会学校的是,所谓国立大学用 的都是纳税人的钱,要靠政府埋单。初入仕途贵为省教育 厅长的一介书生刘树杞难为无米之炊,满脸愁云,遂问计 省府委员兼建设厅长石瑛。熟谙官场痼疾、深知惩贪艰难 的石瑛指点迷津:解决建校巨额资金,非张难先莫属!当 是时,这位政绩不凡、蜚声琼穗的南国“张青天”刚力辞卸 掉广东省府委员兼土地厅长,回到故里,忽闻又要担任湖 北省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张老自愧尚缺乏近代经济学知 识,怎能总理一省之财,乃远走沪杭,闭门谢客,静心读 书,湖北虽多次函电催其到任也不归。无奈,石瑛与刘树 杞东下江南,亲顾茅庐,诉说筹办武大急需资金的苦衷, 并以同为进退为盟,劝其走马上任。 二、罢免白崇禧的哥哥白崇墨筹集资金 张老知晓老友蔡元培要改组阅马场东厂口(今省教育学院,省图书馆 一带)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武汉大学后,激动地说:早年我在新军工程八 营当兵时,对面就是东厂口的方言学堂,石先生你在那里还当过校长。这地 方虽好但太小,囿于武昌城内,无大发展空间,应跳到城外新择佳址。湖北 人爱读书也会读书,我们要在九省通衢的首义圣地办所最好的新式大学 校,使其成为中国腹地传播薪火的支点,让“唯楚有才”在传承中延续。至于 资金嘛,有句老话叫“湖广熟,天下足”,待我到职后举全省之力办所大学的 钱是会有的,但必须邀上李四光。想当年,李四光16岁是最年轻的同盟会会 员,留日后留英,现已成就为大地质学家,武大选址,他是首席专家。1928年 12月19日张、石、刘、李4位拓荒者登上珞珈山。为后人搞定国立武汉大学 校址。张老现场拍板,先拨25万银元启动资金,待理顺全省厘税,据实再 拨。刘树杞顿时沉醉在筹备工作正式点火的喜悦中。李四光戏言:张厅长, 你是运粮官,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呀!石瑛则紧锁双眉:理顺厘税,谈何容 易,贪官污吏,盘根错节,张难先要动真格的了。 人们知道,厘金局始于满清政府征收税金用于练兵以镇压洪秀全的太 平军,尔后70余年就一直演变成统治者剥削百姓的合法工具。大汉口,通 商口岸,租界成片,商贾云集,本是省财政税收的主要金库。但汉口征收局 长白崇墨为非作歹,称霸一方,民众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因为白崇禧是 他嫡亲兄弟。张难先平生最厌恶这类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鼠辈。他一袭长 衫,微服私访,很快弄清月薪仅120元的白局长,养妻妾8房,日开支超百 元,是大量鲸吞国家税金的犯罪。弄清事实后,张难先亲率全副武装的税 警,直捣汉口征收局,一举罢免白崇墨。白崇禧隔岸观火不敢救场,他深知 这位曾威震海南、广东,桀骜不驯的辛亥元勋在九头鸟的本土执法是任何 人不能阻挡的,只好痛骂乃兄“瞎了眼”!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鄂西的厘金局也臭名昭著:宜昌县官桥稽征所、鹅公颈征收局两处收 税不裁票,沙市太师渊地方司员做假账……状纸告到省厅却无人处理。适 时,被张难先誉为“天地正气,人间元气”的我的祖父向岩刚脱下北伐军第5 路司令战袍赋闲在家,他因公开反蒋退出政界。张老登门请祖父助其一臂 之力,屈任荆宜施鹤催收专员兼宜昌征收局长。祖父大刀阔斧整顿税收秩 序,日进税金银元4万,悉数上缴国库。 张老主政省财政厅,言忠信,行笃敬,办银行,定税制,惩厘蠹,涤腐朽, 任廉吏,倡守常,筹巨款,建武大,殚精竭虑,造福桑梓。查武大建校经费的 零星资料,当年财政拨款总计300万银元之说尚待考证,但整体建筑能够 一气呵成,决不是因资金短缺的“烂尾工程”或“豆腐渣工程”,张难先功不 可没。1929年12月19日蔡元培致书张老,对他这段政绩给予了公允评价 与赞誉:“……一年前饫闻整理湖北财政之成绩,始信廉洁与认真,无事不 可奏效。十力先生到鄂后来函,尚感念先生之成绩不置也。……社会本不能 有完全满意之状况,能全部较为清明,自是美事。必不得已,有一部分清明, 亦可差强人意矣。” 三、牌坊“文法理工农医”疑为张难先所书 张老博学多才,著述颇丰,志趣高洁,擅长丹青,尤爱书法。人们已经欣 赏到他“一生知已是梅花”的闲章,其实他正以画梅见长,泼墨洒脱,彩韵盎 然。张老的书法更为一绝,铁画银钩,遒劲俊逸,备受当时读书人推崇;贫困 潦倒之时,可以鬻字疗饥。武汉东湖九女墩碑,那是1953年董必武撰文、张 难先手书的联袂之作。中山公园原来有座高大方状纪念碑塔,其中一面关 于保卫和平的题词,也是张难先的墨宝。张老对武大一往情深,当年从浙江 省主席一职挂冠而归,特在由他拨款盖的用于引进名牌教授的18栋小洋 楼附近筑土庐“思旧庵”,以期长年守望着身受1400鞭酷刑的刘静庵长眠 的卓刀泉。张难先遗留在武大的痕迹,应不止于此。老斋舍民国十九年落成 的“文法理工农医”碑,传为燕树棠所书。我10年前在台湾《珞珈》130期 《GPS长江三峡恋》中提出国立武汉大学牌坊后的“文法理工农医”6个篆字 系张难先书的假说,至今未受诘问。因为它与我家书柜上的“莽苍庐藏书”5 个篆字何其相似乃尔。 张老的篆书含有隶书元素,故其作品不生涩,无怪异,结构紧凑,圆转 自如,柔中见刚,极富金石古韵。这是他的朋友、张大千的老师、中国近代著 名书画家李瑞清,别号清道人,在上海教给张老写字的要诀:古篆要吸纳隶 书温润平和之气息。 祖父向岩是史沫特莱敬重的中国老人,“莽苍庐”是1940年春,鄂豫边 区党委为感谢他对创建天汉抗日根据地的特殊贡献,由统战部长陶铸亲自 送3000元为我家盖的小楼。张老闻讯送来亲笔书写的楹联和书柜篆字誌 贺新楼落成。如今,小楼不见了,唯“莽苍庐藏书”5个篆字因雕刻在木板上 才留存下来。深为遗憾的是,40年前上北京拜谒张老,当时我们老少二人相 谈甚欢,我完全有时间,却没有当面求证“文法理工农医”6个篆字是老人家 的真迹与否,以致日后一直结成困扰心中的谜团。好在通过现代笔迹鉴定 技术是可以得出科学结论的。 今天,街道口的国立武汉大学牌坊已是全国重点文物,驻足“文法理 工农医”6个大篆字下,思绪就会穿越时空隧道飞扬,“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代人杰张难先对武汉大学的贡献是不会忘却的。

相关搜索